常見問答
【現代之殯葬理念】
現今在社會上因應時代的潮流,殯葬業已漸漸的脫變為一隻美麗蝴蝶,在各大社會集團的進駐下,以往的“土公仔”也開始倍感壓力而穿起西裝、打起領帶了,目前甚至有葬儀公司在挑選新進員工時,也要求學歷在大專以上,可說是殯葬業之一股清流,然而葬儀行為南轅北轍,經常會發生相互抵制或令人啼笑皆非的風俗.近年來有許多集團或公司將外國行銷手法一再炒熱,如「生前契約」的演化,是否真適合台灣之喪葬行為、宗教行為,而預立個性化生前契約是否可行,種種問題及假像,也等待社會大眾的慢慢發現及考驗,此書也一一探討現今北台灣殯葬習俗之現況及演進、並對「生前契約」內容之剖析,讓您更深刻的體認,環境改變習俗的事實,並且也期望能藉由此書,使消費者意識抬頭,提供更透明且合理的資訊.中國人之喪禮精髓,莫過於「慎終追遠」,然「養生送死」則有安定民心及維持社會發展的動力。過去人們忌諱談論死亡,所以長年以來,殯葬禮俗出現與時代脫節的情況。以往為表章孝道或彰顯家勢,不得不聽取宗親建議延請陣頭行列,造成噪音與交通混亂,或替逝者建造華麗大墳,以致增加負擔及浪費過多土地資源等情事。因此,如何重新製訂殯葬新秩序,提供更高品質之喪葬文化,乃成為殯葬改革必須面對的重大議題。
改革殯葬文化亂象的最佳途徑,仍是從自已本身做起。捨棄繁文縟節,告別勞民傷財,自主地規劃選擇身後殯葬儀式才是最聰明的現代人,政府也開始重視殯葬從業人員之素質,製訂相關法案,相信不久,大家都可看到更乾淨、更專業的殯葬業。
【慎選優質及透明之殯葬從業者】
其實以目前殯葬資訊公開化之程度,家屬都可在日常中注意或發現優質的從業者,而為什麼需要借由殯葬業者來進行喪葬行為呢?就好比為什麼拍婚妙需要找專業的攝影師一般.在殯葬流程中,殯葬從業人員簡稱「禮儀師」,乃是治喪過程中最靈魂的角色,不管物料的品質及提供、協辦人員素質的督導、禮俗專業上之質詢,樣樣都可大大降低喪家之困擾,也是政府及業界竭力提昇的產業人員.當選定特定禮儀師來協助治喪時,家屬可於事前討論喪禮之大方向為何,如:
◎是否要接回家中過往.
◎宗教行為(佛教、道教、一般宗教、基督教、天主教等)
◎是否有特別之宗教儀式(如助唸、拜腳尾飯或祈禱祝福)
◎遺體放置地點(殯儀館或家中)
◎豎靈地點(殯儀館或家中)
◎告別式地點(殯儀館或家中)
◎火葬或土葬
然而喪事環環相扣,雖然喪禮莊嚴、肅目之結論相同,但如以上之選項不同,則會產生治喪流程些許之變化,特別須要家屬慎重其事,決定選項.當家人討論通過,就堅決執行.因為在治喪過程中會有相當多人來關心及建議,經常會發生因各地風俗不同或關心人員經歷不同,而搞得治喪流程不倫不類.其它家屬就只須準備以下文件及參考下列事項即可,因為現今專業禮儀師都可提供相當完善的物品及禮俗建議.
【治喪規劃應準備之文件】
◎申請人身份證影本2份及便章◎死亡證明書需開立約15份或臨時死亡證明書
◎亡者兩吋照片或底片(放大照片之用)
◎隨身攜帶亡者身份證正本
◎家屬名單(豎靈及印製訃聞時使用)
【如家中豎靈準備事項】
◎併廳(挪出位置放靈桌)◎黑雨傘(遮魂帛用)
◎遮神(用紅紙或報紙遮住神明與祖先)
◎鄰居大門口貼紅紙
◎鮮花2對、四果2份(俗忌鳳梨、蕃茄、釋迦或成串水果)
◎延長線兩條(約七孔)
◎盥洗用具(新舊都可之臉盆、毛巾、牙刷、牙膏、牙缸等)
◎小板凳一個、其上放置逝者一套外衣外褲及一雙居家鞋子
【遺體打桶準備物品】
◎新米一包◎新掃帚一支
◎紅包(內裝200元視兒子及長孫數量)。
◎乞水:水桶一個(水八分)10元硬幣兩個。
◎辭生:十二菜碗、白飯一碗、筷子一雙。
◎放手尾錢:1、5、10或50元硬幣若干,用小袋子裝好。
◎入殮用品:逝者生前喜好的衣服數套,隨身飾品、紀念品等(或紙蓮花、元寶、子孫被、檀香、金剛沙),以上物品為一般入殮物品,如因準備物品不同請參考當地風俗。
【取得死亡証明書】
◎因疾病於醫院過往:直接委請院內醫師辦理死亡證明書。◎因事故過往:一定要報驗請檢察官開死亡證明書。
◎因疾病過往,而先前無就醫:請當地衛生所開死亡證明書;若衛生所不開就要報驗請檢察官。
◎因疾病過往,而先前有就醫,且醫院不開死亡證明書:先請醫院出示診斷證明書,再請當地衛生所開死亡證明書;若衛生所不開就要報驗請檢察官。
◎因病或自然過亡可委請合格法醫親臨開立死亡證明書,費用為3000元。但法醫不開時就要報驗請檢察官。
【彌留】
當親人在未斷氣前,家人應該盡可能的隨侍在側,而現今多圍在身旁助唸佛號(如阿彌陀佛),請親人萬緣放下、心無掛礙。而傳統母喪須向外家(母親之兄弟)報喪,父喪則報請伯、叔父長輩,以往農業社會還無電話設備時,須親自前往長輩家中報喪,而長輩則準備一杯茶水,在門口給報喪者漱口後,隨即返回,不可入長輩家中。病人若是住在醫院治療,當醫療罔效,接近生命終點時,醫生通常都會告知家屬;病人若神智清醒,有所指示,家屬當依甚指示辦理,否則應讓病人繼續接受醫院的醫護照料,直至去世為止.
【迴光反照】
去世之後欲移靈至殯儀館或移靈回家均可,有些家屬希望病人在過往前能回到家中,在民俗上也有所稱的「做竅妙」,只要病人氧氣罩不拔除,或者有屍體要入門前由家持杯水請死者「喝」,都被認定為「尚未死亡」,可以入家門或經過家門亦可.故親人重病住院醫療者,並不須害怕「冷喪不能入庄」之說法,而草率將病人勉強載回家中等待善終.這種說法由於人口繁榮,文明昌盛,已漸不受重視,若要從醫院接回家中斷氣,請務必向醫生確認接回時間,以避免接回家中後,一息尚存又無法進食,拖長時間徒增病者傷痛而已,一般醫院若家屬要耐病者接回家斷氣,通常不會開立死亡證明書,請先確認醫院是否開立,或另尋衛生所、里長或法醫等合法管道.病人若是在家療養者,將死之前通常有迴光返照現象,俗稱「反青」,會有託孤及立遺囑之行為,或將其珍寶財物分給子孫,此時應通知有直系親屬及至親返家準備送終,俗稱「看最後一面」,讓生死雙方兩無遺憾.倘若情況允許,應為病人沐浴,否則應加以擦拭,保持清潔衛生.假如病人血壓持續下降,呼吸轉為急促,或由氣息奄奄轉為冒汗,俗稱「爬坡」,乃汗腺及排泄系統已無緊縮之力,是嚥氣死亡的前奏.
【遺體接運】
如在醫院過往,家屬不必慌張,只需請護理站小姐安排二件事情:◎辦理出院手續及開立死亡證明書,並通知太平間服務人員,將遺體接運至太平間安放.
◎家屬準備一套寬鬆之外衣、外褲,並由家屬協同護理人員為往者換上衣服,此時仍不要穿太正式之衣物(因搬運時仍會有排泄物或血漬),當太平間服務人員至往生者身旁時,則口唸要為往者換床位,進出電梯並口唸呼請往者隨同,至太平間後可隨即通知葬儀服務人員(以下簡稱專業人員),安排接體車接往殯儀館安存遺體。或是安排助唸儀式(需特別注意及協調太平間是否有此設備及場地),並與專業人士安排好接體時間,此時家屬也應盡可能隨侍在側,在接運時上下車都需告訴往生者,並且在行經陸橋,隧道時也可以告訴往生者過橋、過隧道及目前所在位置,讓親人安心隨同.
【遺體的安置】
傳統習慣,病人自知將終,都會指定以大廳為其「正終」的地方,因此病人危急之前,子孫應先將大廳打掃乾淨,準備舖放水舖,俗稱「併廳」.大廳係供奉神明祖先神聖的地方,拼廳後,即要舖水舖,以厚木板一張(六呎長三呎寬左右)用椅子墊高置於廳旁,勿緊靠牆壁,傳統上男性放於正廳、女放於內室,但現在一律放在正廳;男性位靠龍方(進門的右方),如性位靠虎方(進門的右方),頭朝外腳向屋裡為未過往彌留時;頭朝屋裡腳向外為已過往之遺體.或者一律置龍方(上有長輩在遷放虎方).但目前住宅結構門戶不一,可因地形方便而置放.
【遮神或遮紅】
病人以大廳為正終之所,大廳供奉有神明、祖先,一旦氣絕,要沐浴、更衣等,怕對神明不敬,俗稱「見刺」,因此將病人自臥室移出大廳時,必須用米篩或紅紙遮住神明及祖先牌位,俗稱「遮神」,大殮入棺後再除去.一般的習俗是以家屬的意見為主,如果家中的老人家比較介意,不讓家中的佛像看見往生者的遺體, 那就要「遮紅」;也就是說必需要將佛像蓋一塊紅布,以免家屬在搬動遺體時,會有忌諱. 但家屬不介意,則不需要這個動作。
習俗上,會用米篩或紅紙遮住神明及祖先牌位,俗稱遮神。遮神期間,先暫停平日的早、晚香;大殮入棺後就可撤除不必遮神了,並可恢復早、晚香。
2. 如果不在家中往生,遺體也沒有送回家,就不需遮神。若是家中只設靈堂,並未停放遺體(一般都是放在殯儀館冰存),也不需要遮神。
【燒轎】
由於一般民間信仰,人死後必須馬上「燒轎」,使死者能向天報告死亡的消息或趕赴陰間,因而一斷氣即須在戶外焚燒一頂紙製魂轎.轎子稱「過山轎」,以竹架紙糊,前後各有紙糊轎伕一尊,燒前要在前後轎伕前各置飯一碗、熟肉一塊、米酒一杯或菜碗,在轎上也有人綁上銀錢及兩雙草鞋,或現今更有使用紙製汽車一輛取代,這些宗教物品須在去世前即準備在家中,但須有所計劃,以免事出倉促,有所失誤,空留遺憾.但此舉在都會型城市已不多見,故請斟酌.【助唸】
因為人在臨終時,心中會感到煩惱、恐怖,做不了主,此時需憑藉蓮友念佛之力,來幫助臨終者、命終 49日內的亡者,提起念佛之正念,使亡者能與佛菩薩的願力相感應,而順利往生佛國淨土。?
大修行人,難行能行、難捨能捨,福慧具足,剎那即能往生淨土,無人助念亦無妨。但一般人臨終時,色身四大分離,心裡又因生離死別而為情慾名利所牽纏、放不下,致使身心受到極大的痛苦。一般人善惡參半,念佛修持功夫不夠深厚,淨業薰習力量不夠強大,若能藉有緣善人臨終助念而提起念佛的正念,具足信、願、行,亦能蒙佛接引往生極樂淨土。
臨終無人助念或助念人數少,可播放錄音帶或念佛機來輔助,但不可僅播放錄音帶,而不參與助念。
病者氣絕後,神識仍在、猶有知覺,需待全身冷卻,神識脫離軀體,方算死亡。這個時間,慢則一、二日,快則轉瞬間,一般為 10~12小時。助念到斷氣16~24小時最允當。
病者神智清醒時,可請善知識為其開示,啟發淨土信願,鼓勵病者、令生歡喜,袪除恐怖。若已無法救治,可儘早出院,於自家或另擇靜處,全心念佛。
親友當陪同助念,虔誠祈求佛力加被,並告訴臨終者,除見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放光接引外,於任何境界皆不予理會。如病者業障現前,惡聞佛號或痛苦掙扎,家屬應先於佛前為其懇切懺悔、持往生咒 108遍或誦『地藏經』,再行助念。
念佛人臨終,若因病苦而心生煩惱、怨恨、疑惑,當告之:「玄奘法師疑心所譯經典或有謬誤,故臨終也有病苦。菩薩告訴玄奘法師,以此小苦消以往劫的罪報,切莫懷疑。」
至於有宗教信仰者,可於臨終前安排教友探望,如淨土宗佛教常有臨終助念之舉,一般是家屬在亡者身旁,恭唸「阿彌陀佛」八至十二小時,但須視實際狀況而論,如死亡原因是肝癌,則必須特別注意遺體之變化。
臨終關懷、助唸
◎與醫生評估病人狀況,預作準備。
◎至助念中心請法並了解臨終關懷、往生助念的注意事項。
◎選擇安寧之助念環境。
■事先詢問院方是否有往生室(或助念室),以便助念時使用。
■若無助念室,則與院方協調可否於病房或太平間助念,若院方無法協助,可考慮提前回家助念。
出嫁女兒或外出子孫聞耗喪回家,離家一段距離即須號哭,俗稱「哭路頭」。現今,都市公寓幾乎見不到這種情形,鄉下依舊要從戶外爬到戶內,不過僅止於哀號,較少像昔日一樣「哭喪調」。
※長輩嚥氣未能隨侍在側的子孫,自外地奔喪必須匐匍入門,表示不孝、奉養不周。.
【出殯地點的選擇】
前在都會區中,除了自家附近有特別合適之空地,多半會租用殯儀館之禮堂。一,交通安排方便,二,不受天候變化影響,三,專用之禮堂有不同大小可供選擇,容易掌握布置效果,傳遞莊嚴追思之心情。禮堂之大小,主要取決於參加奠祭佛事之親友來賓之人數多少,另外,也會視進行之流程設計而可能有不同之空間需求,例如,若穿插音樂演奏以紀念追思,或,製作生平回憶影片,或,布置有追憶走廊等,禮廳內的座位則需有相對應的調整。
來賓人數之預估方式,可以由幾個方向來計算:直系家屬之人數、親戚(包含親家)之人數、公祭之朋友或團體。直系家屬在家奠禮中祭拜後,會站立於供桌二旁,向其他前來奠祭之親友來賓行禮答謝,也就是說,當直系親屬人數多時,座位不必增加,但答禮之空間需要適當擴大;親戚們,會在整個告別儀式的前半部-家奠禮(通稱「家祭」)-向往生者上香、獻花、獻果等,在禮成之後,可以回到座席繼續觀禮,也可先行離去。在公奠禮(通稱「公祭」)中致意的來賓,可能包括了往生者的友人和家屬的朋友,因為公奠禮的時間是在整個告別儀式的後半部,所以,在座席安排上,和參與家奠禮的親戚是輪替的。
如果整個奠禮進行大約會來150人,可能是發了80、90張的訃聞,也打了一些電話通知,以台北來說,可以考慮租用第二殯儀館乙級廳,其設備之座位為96人,但容納150位來賓應無問題。
【穿壽衣】
人死穿以入殮的衣服稱為「壽衣」,常病人危急之前,家屬即應為他準備好.台灣地區之習俗,壽衣算層不算件(上衣有內裡即算兩層),上衣通常是五件七層,俗忌穿皮鞋,不得已而用皮鞋則須於鞋底貼紙,頭部男戴帽,女綁鳥巾,現代人或採現代式不戴帽不綁鳥巾,死者的穿著最裡層稱「貼肉綾」,必須用白色棉布衣褲,日後撿骨骨色才會潔白,而目前現代式之穿著也可選擇西裝或旗袍等樣式.有關壽衣的穿著時機,過去是斷氣之後才穿,古禮由長男行「套衫禮」,即於大廳門外置一圓竹器,內放矮凳,孝男頭戴竹笠立於凳上,雙手張開,由一幫忙者將壽衣由內而外反穿,在孝男手上,全部套好後一次剝下供死者穿,孝男將斗笠拋上屋頂,並耐矮凳踢翻,吃一口黑糖麵線後入屋內.
如今僅有極少數地區尚有「套衫禮」,現今絕大多數則於過世後,先行準備乾淨且?鬆之外衣外褲換穿即可,並著布鞋,為避免斷氣後大小便排泄物弄污遺體,可於下身墊一條成人紙尿褲,而於正式入殮前,委託專業之工作人員,換穿壽衣,並卸除成人紙尿褲,但習俗上仍要求媳婦及女兒從旁協助,俗稱「媳婦頭、女兒腳」,傳統會為亡者披金戴銀,因厚葬會導致盜墓之情事,現今都使用假金飾代替,如為火葬則可免除亦可.
【隨侍在側】
在訃聞裡常提起親視含殮隨侍在側,則為規範家人於病人過往後,子女即必須隨侍在側,不可單獨留病人在大廳,以病人去世不知是幾時嚥氣,徒留遺憾,而病人在彌留階段,家屬不可哭泣.【舉哀】
病人一旦斷氣死亡,魂魄一分為二,體魄留在水舖,靈魂則茫然不知其所在,依傳統習俗須於門口焚燒一頂紙轎(車)供靈魂乘用,俗稱「燒魂轎」,以大碗公為香爐焚香拜亡靈,有些地區並且須於門外打碎一只磁碗,並唸「碗破家圓」後,全家大小始舉哀慟哭,哭時男女應分左右站立,不可拉扯屍體,勿將眼淚滴在屍體上面.佛教界人士則以為死者去世八小時之內,八識未完全腳離形體,子孫不可移動其形體,亦不得哭泣,以免死者無法平靜離去.【易枕與蓋水被】
舉哀後,子孫即用石頭或一支大銀紙做為屍枕,傳說如此子孫才會「頭殼硬」(聰明之意),實則將頭墊高後屍首才會收下巴,不致張口嚇人,而且較不易腐臭,傳統舊俗,須在死者口中放一枚銀幣或(紅紙、元寶、玉、玉蟬等),現含則放置銀片,即所謂「含殮」之意.此時屍眼若睜開未閤,宜取銀紙加以揩合.屍身蓋水被(一大塊白布中綴紅布),現今多以往生被取代水被.
子孫用石頭或一支大銀紙作為屍枕,傳說如此子孫才會"頭殼硬"聰明之意;實際上,將頭墊高後屍首才會收下顎,才不會張口嚇到人,而且較不易腐臭。
屍身上的棉被須去除,改罩水被(一大塊白布中綴紅布),除了可以覆其形之外,也是避免蓋棉被不易散熱,會加速屍身發臭。
【陳設腳尾物】
死者頭朝屋內腳向外,腳尾處依俗須陳列腳尾飯一碗,此飯昔日須於露天炊煮,用大碗盛滿,越滿越好,飯上放一粒煮熟鴨蛋,並正插一隻竹筷,供死者享用以便上路,另置腳尾火(現含用葫蘆燭取代).腳尾處依習俗須擺一碗飯(露天炊煮),用大碗盛裝愈滿愈好,飯上放一粒熟鴨蛋,並正插一雙竹筷,供亡者享用以便上路;俗稱「拜腳尾飯」。
另外,還須擺腳尾火(油錡仔)、腳尾爐(用碗公盛砂做香爐),並燒腳尾紙(小銀),供亡者做盤纏。應慢慢燒,以免室溫升高。
【報喪】
遺體要入棺前除時辰看好,當時亦須報喪,父喪要報叔伯、姑母等;母喪則要通知外家,俗稱「報白」,死者的至親或母舅以外的親戚,可以委託他人或用電話通報,一般的朋友則等訃聞印出後郵寄通報。【變服】
初終尚無孝服務,唯為宣悲誌哀,全身改穿素服.依各地之習俗,有全身穿黑色衣褲的,也有全身穿白色的,自逝日起至百日或出殯止,女子皆不得化妝美容,男子且不得理髮、刮鬍子.【門外示喪與為鄰人掛紅】
家中喪事應於門外張貼告示,以白紙黑字寫明「嚴制」或「慈制」,如長輩尚在,而晚輩去世時用「喪中」,家中紅色春聯如「春」、「滿」、「福」「大家恭禧」、「吉祥如意」、「山珍海味」等字語則要去撕除.為敦睦鄰居,應為附近鄰居大門貼一塊紅紙,以示吉凶有別,紅紙於出殯後始可撕除,並由道士洗淨,並貼上淨符.【守舖與關貓】
親人死後,子孫哀慟不忍,必須小心看守,孝男夜則席地為床,稱為「守舖」,守舖除了哀傷人之死,不忍離開寸步之外,尚可預防親人因休克「死亡」復活而乏人急救,有親友來弔時,也有人照應,同時亦防止肉食性貓科動物毀損屍體.親人死後未入殮前,子孫晚上須席地而眠,俗稱「守舖」;主要以鄉下為主,在醫院死亡就無法守舖,都市的禮俗也不再守舖。守舖的目的包含:
a.哀傷親人之死不忍離開寸步。
b.預防親人因休克復活而無人急救。
c.有親友來弔祭時,不會無人照應。
d.防止肉食性貓科動物毀損屍體。
【靈桌設置】
如豎靈在家,一般會準備靈桌(四方桌、三寶架等)放置牌位,放置地點不可有棟樑壓頂或面對廁所(禁忌),現今因配合公寓住宅之設計,並無太多改量,也不需看方位,必盡靈桌是暫放的。因豎靈在家需要守靈及早晚拜飯,如家庭成員無法配合,也可選擇將牌位放置殯儀館,委由專人拜飯及顧香火亦可。以佛教的觀點來說,在家中安置靈堂,除了放置亡者的靈位,可讓親友方便前來悼念,表達追思及祈福,也是供奉三寶佛像,在這段時間內早晚課誦唸佛迴向的佛堂。佈置上以不影響生活起居為原則,可以是一張桌子的大小(例如一般方型的摺疊桌),如有空間,也可以是更大的三寶架,供奉的以西方三聖像、往生者蓮位、遺照、花、水果、香爐、蓮花燈、水杯為主。
【安靈】
由宗教師協助家屬,將靈位安奉於小靈桌或直接上家中神龕(面向祖宗牌位之左方偏角),傳統習俗則於神龕旁再放置小桌子,返主則將牌位放於小桌上直至合爐,但因環境改變習俗,現今因公寓式住宅,不便長年放置小靈桌,故已改為直接上神龕亦可,向亡者上香獻果,以後每日晨昏二次捧飯,供飯至滿七或至百日,也有到對年(或至合爐止),事死如事生,以盡孝道.(若於出殯奠禮前已作滿七除靈,則可出殯後初一、十五捧飯),若家中沒有拜神祭祖,人口簡單又工作繁忙,也有將魂帛化為香火依隨同骨灰罐晉塔,於滿七、百日、忌日等相關節日前往祭拜即可。
【自宅豎靈之守靈注意事項】
一直到出殯前,即使是晚上,靈幃前都要有親人守護,守靈自然有感懷逝者,盡晨昏定醒孝心的意義,並且當有人至喪家捻香也有人可照應,除此之外,也可隨時小心火燭,並注意貓狗等動物靠近靈堂,保持靈堂的清潔以表示對逝者的尊重。◎守靈時人員要注意夜深露重,應添加衣物,並防止蚊蟲咬傷。
◎靈堂之整潔請用手撿紙屑,習俗忌用掃帚,以表對逝者之尊重。
◎ 守喪未出殯前不宜過節、參與聚會、致電問候親友。女性不宜上粧擦口紅。並著素服,不可穿著太花俏。保持整潔但不宜吹燙髮型、刮鬍鬚、剪頭髮、修指甲或擦指甲油。飲食有節、生活從簡。不到遊樂場所。不參加婚喪喜慶。
【豎靈需準備用品?有那些該注意之事項】
禮儀師與誦經人員會陪同家屬完成豎靈工作,在豎靈用品方面,公司也會代為準備妥當,並由禮儀師擺設完成,家屬要隨同誦經人員進行祭拜的程序。若在家中豎靈,由於禮儀師不熟悉 貴府環境,請提供禮儀師相關的協助,若您有任何的問題,可以現場與禮儀師溝通。
豎靈用品會針對逝者的宗教信仰與年齡擺設,往後所有的治喪工作也都會尊敬家屬的意見,所以您可以隨時與禮儀師保持聯絡,並提出問題,讓治喪過程順利的完成。
豎靈之後,有些工作也應完成:
古時候已嫁之女或孫女報喪須於喪宅附近沿途號哭至家門,母喪時亦須「報白」於娘家,今工商時代則多以電話聯絡緊速通知親人及親戚。
只是即使是現代,喪母時娘家母舅前來唁慰,子女仍須在門口跪接;喪父則要跪接伯、叔父長輩。
豎靈之後,要記得下列幾點事項:
香火不可斷:通常香都用「環香」或「大支香」時間較久,但也要注意不讓香火中斷,香火有世代相傳,子孫綿延之意,為一般人所重視(但若不小心中斷,請不用緊張,因為這祇是禮節)。
小心火燭:靈前通常有一對蠟燭,到了晚上可改用電蠋燈比較安全。
保持清潔:靈桌到了一定的時間都會累積香灰,您可適度的整理一下桌面,保持清潔,以表對逝者的尊重。
準備禮謝文具:居喪期間,會有親友先行前來弔唁,您可以先行準備禮謝用品,等親友來時使用,並為親友點香,讓其向逝者致意,您則立於靈桌旁行禮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