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第二殯儀館新大樓已經開始試營運 機車請停到新大樓B1機車停車格內 汽車則停到B3 B4樓層 台北市立第二殯儀館新大樓(景行樓)一樓為至忠1.2.3.4廳使用時間從08:00開始 三樓為至仁1.2.3.4廳使用時間從07:00開始 四樓為至愛1.2.3.4廳 至愛1廳從早上07:00開始限定一位亡者一小時完成殮殯發引 2.3.4廳從6:30開始使用

禮儀百科查詢

Q35:【放板、接板與磧棺】

分享到

【放板、接板與磧棺】

「大厝」通常是由放板人員用小卡車送到您家中,接板的習俗主要是表現子女的孝心,對於家中長輩長眠的大厝非常的慎重其事,另一方面也在確認公司所送來的「大厝」是否正確。

接板時,子女要身著孝服於門口跪接,將小銀放在孝男之孝衣擺,等到接板完後,將小銀燒掉。

細竹圈和新米是要放在大厝上的,等專業人員唸完吉祥話,會分送給家屬。這些過程禮儀師都會全程跟隨,也會從旁協助。

◎如果是在殯儀館,接板儀式則免。

若於家中打桶停棺則需接板儀式,而接板(壽材)的習俗主要是表現子女孝心,對於家中長輩長眠的大厝非常慎重其事,另一方面也在確認司所送來的壽材是否正確。(客家禮俗此時尚未成服,著素服即可)如果是在殯儀館,則接板儀式可以省略。運棺到喪家,俗稱「放板」,有些富家且用樂隊前導,壽板運到離喪宅幾十尺時要暫停,孝男等穿孝服(閩南人)哀號來跪接,俗稱「接板」.

接板時,家屬應準備一袋米、紅包些許(數量依兒子及長孫之加總)、桶箍蔑、新掃把,並將米及桶箍蔑放在棺板上,俗稱「磧棺」,新掃把則用來掃棺,從棺尾向棺頭掃出三下,並口唸「某某,給你掃新厝」,同時家屬每人於孝服中放些許金紙,這是燒給門神的,並口唸吉祥話:「金紙蓋大厝,互這的子孫年年富;金紙拿起,互這的子孫添丁格發財;金紙燒互完,互這的子孫中做大官員」,並一同置放於棺前燒,棺木始可抬進家門,子孫在門口接板,係一種「驗收」工作,表示對先人棺木的慎重,磧棺用米和紅包,祈求子孫有得吃有得用,用桶箍蔑則警惕子孫必須團結一心,有如竹圈箍緊木桶般,亦有地方風俗使用秤錘磧棺,意謂「秤公平」,在接板入宅時,小心搬運勿撞擊門柱,以免招致惡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