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問答
【祭墓禮】
將魂帛置於墳上,子孫一人持黑傘遮之,墓前供五味碗(十二菜碗)、水酒、飯、筷一雙、銀紙些許等,宗教師?行簡單之唸經儀式,子孫及所有送葬者,皆至墓前焚香拜墓,接著由地理師(或由宗教師兼代)【呼龍及撒五穀子】
此為土葬行之儀式,而呼龍意謂此墓風水極佳,具有龍氣,可佑子秀孫賢.※ 呼龍者以羅盤照墓即唸吉祥話:
手把羅經八卦神,盤古初分天地人。九天玄女陰陽法,曾度凡間楊救。
南山石上鳳凰飛,正是揚法安葬時。年通月利無禁忌,今日打開青龍。
輕輕引進某某某,前面有山山拱秀,背後有屏鎮龍基。
手把羅經搖一搖,二十四山都有朝。手把羅經照一照,二十四山都榮。
前有朱雀人丁旺,後有玄武鎮明堂。左有青龍送財寶,右有白虎進田。
祿到山前人富貴,馬到山後旺兒孫。此是吾葬聽吾斷,一要人丁千萬,
二要財寶自豐盈,三要兒孫都斯盛,四要頭角倍崢嶸,五要登科及第,
六要牛馬自成群,七要南北山府庫,八要壽命福延長,九要家私石崇,
十要貴顯及侯王。
吉祥話語一:
福倚天地開張,日吉時良,今日安葬,萬事吉昌。
五穀送五方,凶神惡煞散四方;五穀送天天清,送地地靈,送人人長。
五穀送得完,子孫代代中狀元;五穀收入斗,子孫代代萬萬口.
吉祥話語二:
一撒東方甲乙木,代代子孫居福祿;二撒南方丙丁火,代代子孫發家。
三撒西方庚辛金,代代子孫富萬金;四撒北方壬癸水,代代子孫大富。
種子灑高高,生子生孫中狀元;種子灑起起,子孫多坐金交椅。
種子灑墓頭,子孫都會起大樓,種子灑墓尾,子子孫孫好吉尾。
子孫皆應應「好」或「有哦!」,邊將米斗中之五穀、鐵釘、硬幣分發給子孫,子孫將鐵釘及硬幣留存(象徵添丁、發財之意),而將五穀子撒在墳上.家屬另需準備熟鴨蛋或?蛋,每名親人分發一粒,並將蛋殼剝除並撒於墳上(象徵死者已獲得解脫),自此安葬禮全部告成,即將返主,子孫不忍親人之長眠野外黃土之下,由宗教師帶領家屬一同逆時針方向繞墓三匝後隨即返主.
【土葬-返主】
安葬完畢,送葬行列自墓地將神主牌位請回家中供奉:殯葬行列仍依去時順序,但減少了靈車及墓地燒化物品、開路神(宜蘭)、銘旌等.長孫換了乾淨方服,端坐「魂轎」中捧斗(神主安放在米斗內),恭請神主返家供奉.出殯行列去時「喪燈在前,喜燈在後,返時喜燈在前,喪燈在後」,所有子孫除了長孫奉斗坐轎外,其餘則路隨「魂轎」而回.待返家並離家門不遠處,未送山的家人或親友要出迎神主入門.客家禮俗則改為香火籃,返回家中前需先確定位置,在由師父安靈。
【洗淨】
洗淨就是喪家在守喪期間會在鄰居門口貼上紅紙,待喪禮結束後請師父把紅紙撕去改貼洗淨符【師父會誦一小段經】。家中豎靈才有。【喪宴】
喪宴可分為兩梯次,辭客後立即舉行喪筵,上山家屬返主後另開一次筵,有些地區喪筵一律在返主後一次舉行,也有地區殯前先舉行喪筵,餐畢再啟靈出殯,並無固定時間,其目的是因喪禮時間較長且如逢用餐時間,喪家則備簡便餐點供親友果腹.喪宴只供果腹,不可鋪張,有些傳統地區會在返主後,將喪筵菜餚放於停柩處,家人一同蹲於前食之,謂之吃「三角肉」,現今也不多見, 而於殯儀館行出殯禮時,現今喪宴都省略之,但仍有重禮數者會另行準備蛋糕、餐盒供來賓取之,或於地區性餐廳舉行,既衛生又方便,更不必擔心桌次問題.【巡山】
安葬後第二日或第七日,孝眷至墓地查看墳墓有無異狀,稱之為巡山或巡灰。孝眷著素服攜帶壽金、刈金及三牲拜墓旁之后土(土地公),並準備銀紙、香、五味碗、紅龜、蠟燭、芋、蛋、烏豆等祭拜亡者,再燒銀紙,查看一下墓地然後回家。
安葬之次日或數日後,孝眷至墓地查看墳墓有無異狀,稱之為「巡山」,但目前也有改在出殯當天完.因為從前逝者戴了一大堆金飾至器入殮,在安葬當天被竊事件時常發生,目前已不流行陪葬金飾,故「巡山」已流為形式而合併於當天舉行.
【完墳】
完墳亦稱完山,即墳墓築成後,擇一吉日,子孫準備牲禮酒餚等,如牲醴一副(拜土地公用)、五味碗(十二菜碗)、水酒、紅龜、紅圓、發粿(團圓昌發)、湯圓(新居落成)、金銀紙、燭、炮、鮮花等去祭拜物上墓燒香祭拜,先用牲禮一付祭拜后土,然後用五味碗、酒餚、紅龜、紅圓、發粿(團圓昌發)、湯圓(表示新居落成)。金銀紙、燭、炮、鮮花於墓前祭拜,有些地區則攜同孝燈、孝旛或幢旛一同在墓前祭拜,祭畢時將孝燈及孝旛、幢旛一同燒化,然後換下喪服著素服回家。此種儀式又稱巡灰及謝土。【除靈】
就是請師父把喪家在守喪期所設立的靈堂移除,古時要由一位屬龍、一位肖屬虎的人將靈桌抬出去丟棄,謂之「龍虎鬥」。做過「滿七」後(不論有否縮減做七日子),子孫即可以理髮修容,並感謝治喪親友.(泉州人是滿七或百日除靈,漳州人則是三年才除靈),子孫帶孝者可於是日換幼孝.【做百日】
逝世當天算起一百日所做之祭祀,稱「做百日」。部份地區亦有提前做百日,即依男兒的人數加上長孫,由「百日」的日數扣除之,也有些地區的習俗則稱:做百日的天數,不可以超過逝者的歲數。而如果是年輕過往,百日之算法為不能超過他的年齡數,故百日之正確時日仍需依各地不同的風俗民情由之。【做對年(小祥)】
逝世的一週年所做的祭祀,應舉哀,稱「做對年」,逢閏年則提前一個月.子孫親友到墓地、家中或利用公共場所舉行追悼會,孫輩帶孝一年,是日脫孝,換紅毛線帶三日後即除去.「做對年」如在神主前舉行,要準備酒餚果品祭拜,並邀兄弟姐妹親友參加.
【合爐】
合爐的時機點多在大祥(三年)前擇一吉日舉行,現今多在對年後過一節氣(十五天)擇一吉日吉時行之,擇日上需注意要搭配「出火」、「入宅」、「安香」。即把魂帛燒掉並將其名字寫在祖先牌位上,將爐灰取一小部份至祖先香爐中,另自神主爐中移三支香入公媽爐,謂之「合爐」。古時在二十五個月後舉行,現今改為對年後選擇一吉日進行,有的甚至在「對年」當天進行.因為合爐乃除服復吉,故不舉哀,是以台諺云:「對年對哀哀,三年無人知」,合爐儀式如:
◎對魂帛上香、獻供,告以今日吉時欲將其靈位進祖先牌位.
◎對祖先牌位上香、獻供,告以今日吉時要將某某的靈位入祀神主龕內.
◎開神主牌位,書寫新魂生卒年月日時,並將列祖列宗查明誰是誰之長子,誰是誰之子媳,否則幾十年後如沒有「家譜」者,可能會弄不清楚這些祖先的關係.
◎焚魂帛去香爐,先將爐灰取一小撮入祖先香爐.
◎安神主後,子孫、姑姐都應回家祭祀,搓湯圓、貼紅對聯,表示除服復吉.
◎合爐前逢年節不可做年糕,端午不可綁鹹粽,家中不能拜天公.
【百日、對年、合爐準備物品】
對年-三牲、十二菜碗、白飯、鮮花、四果、茶、金銀冥紙。百日-三牲、十二菜碗、白飯、鮮花、四果、茶、金銀冥紙。
合爐-一桌菜飯(五菜一湯、一鍋飯、七個碗、七雙筷、七支湯匙)、?腿一支、壽刈金
【培墳與掃墓】
親人墳完墳三年內要培墓,子孫須要準備三牲、水果、酒餚等祭拜,第一年開墓頭要在清明前擇一日,第二年在清明當天,第三年在清明後擇一天.以後每年在清明前後率子孫帶水果墓紙去掃墓.【新忌】
即亡者逝世後第二次逝世紀念日,當天準備酒餚祭拜,此後年年以此日做忌日.【撿骨】
此儀式確實為世界上少數民族及地區之做為,台灣地區由於移民社會的特性,葬後若干年開棺洗骨,將骨骸另裝在一只陶甕(金斗甕)中,重新安葬(奉)稱之為吉葬,目前政府推行「七年輪葬制度」,將土葬之遺骨撿金綁骨裝甕或以二次火化方式(利用瓦斯噴火槍現瑒進行遺骨火化後)裝入骨灰罐,福遷晉塔,以然是目前最主流的趨勢了.如果墓地內容物為遺骸,撿骨開鑿後發現屍體仍未完全腐化(俗稱蔭屍),此為入土多年而尚未腐化的遺體,民間俗信衪會蔭自己而害子孫,必予撿骨遷葬而後快.其發生原因和屍體、棺木、開龍口不完全、造墳、地質有關.【何謂打桶】
過去的富貴人家,為擇吉日、吉地,常將棺木處理的密不透風以便停放家中,俗稱「打桶」;一般人則很少打桶。後來因社會富裕,多有打桶的習俗,甚至長達一、二個月。現今,都市中已不採用打桶的作法,而將遺體存放在殯儀館或醫院往生室的冷凍室,在一些地方甚至還可選用移動式冷凍櫃。【庫錢】
一般人對錢的需求,不論貧富貴賤、老弱婦孺皆十分重視,故人往生後,其家屬業於未知的世界亦存有:「有錢能使鬼推磨」之觀念,往往都會不由自主的燒些紙錢、庫錢希望往生者在未知世界亦可擁有財富.進而如同未往生前一般,在冥界中使用,傳言人在投胎前都須依個別生肖不同向庫官借錢轉世投胎,在往生後則必須還回這筆錢,因此每一種生肖皆有還庫的數量,習俗上為基本還庫數,如肖(鼠八、牛卅六、虎十一、兔十、龍十二、蛇九、馬卅四、羊十、猴七、雞七、狗六、豬十三)個單位.所有親戚朋友更可以與往生者關係親疏以個人能加所及,購贈庫錢予往生者在另一個世界使用.而習俗謂人輪迴依其生肖不同,須向庫官借庫錢以資輪迴,故往生後須還庫錢於庫官.姑不論迷信與否,中國人對於孝心的表現,也在此表露無遺.【討債子的處理】
十二歲以下夭折的幼子若因病去世,以前沒有健保制度,往往會花費掉家中龐大的金錢,然後才去世,就好像家人前輩子積欠他很多錢財,這輩子他就藉用這種方式來討債,所以家中有幼子因病去世就被稱做「討債子」。討子死亡時,因尚未成年,所以不能壽終正寢故不搬舖,只能在房間內地上舖一草蓆,將其自床上移到地上,免其受抬眠床枷之苦,同時也不請道僧為其唸經,只備薄棺木請土公將其草草埋葬,沒有喪禮也不祭祀,如此他的靈魂才能轉世而不致成為魂野鬼,古時凡死產或產不久即夭折,一律都丟進水裡,任其流失,死後更不舉行任何祭祀,俗謂,若有人祭祀,他的靈魂就不轉生,永遠成為陰間的孤魂,所以為了讓他趕快轉世投胎才不祭祀。
【五彩旗】
由麻、苧、藍、紅、白所組成的一塊布
【孝燈、女兒燈】
媳婦及女兒繫於孝服上之一個紅色小燈籠,媳婦較長,女兒較圓之型式.【銘旌】
銘旌是為表彰亡者,書寫其官階姓名而豎立於棺側的旗子.由女婿致贈,有一人一支,也有數人合贈一支者.【執紼】
送喪時於棺木旁或靈車旁兩側,綁上兩條白長布,家屬手持白長布步行送葬,以表依依不捨之情.【放路紙】
於送喪對伍前,指派女婿一名手拿大謝籃,延路丟撒小銀紙,並於過橋時,丟撒一束清香,以謝敬孤魂野鬼.【祭空棺】
家族內如於一年內連續往生二位時,習俗有祭棺之儀式,因為有句成語為「無三不成禮」,因深怕會有第三個,故委請師父行此儀式,須準備紙棺一具、紙人一位、小三牲一份(生豆乾、生豬肉、生雞蛋)【跳棺、過番】
丈夫年輕喪妻,日後如欲再娶續絃之意時,則發引前須「跳棺」,於妻柩兩側各置一長椅,丈夫攜一包袱,一支傘,由柩上跨越,表示各行其道,互不干擾。此意即先生假裝要到外地去,亡者信以為真則不會再回家來糾纏先生。過番為在行跳棺儀式時,亡者之夫口唸:「你回大陸,我去台灣。」、「你轉唐山,我去台灣。」或「我到番邊去賺錢。」這一類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