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第二殯儀館新大樓已經開始試營運 機車請停到新大樓B1機車停車格內 汽車則停到B3 B4樓層 台北市立第二殯儀館新大樓(景行樓)一樓為至忠1.2.3.4廳使用時間從08:00開始 三樓為至仁1.2.3.4廳使用時間從07:00開始 四樓為至愛1.2.3.4廳 至愛1廳從早上07:00開始限定一位亡者一小時完成殮殯發引 2.3.4廳從6:30開始使用

常見問答

【哭路頭與奔喪】

出嫁女聞耗喪回家,離家一段距離即須號哭,且有哭詞,聲極淒冽,俗稱「哭路頭」.凡長輩嚥氣時為隨侍在側之子孫,自外地奔喪回去,必須披服匍匐入門,表示自已不孝,奉養無狀.

【治喪協調】

在安置好亡者的靈位及遺體之後,主事者應彙集家人喪事看法並與專業人士召開治喪協調會議,來針對亡者生前遺願、、經濟狀況規劃一個屬於往生者的喪禮,以追思感恩之心,莊嚴肅穆來陪同亡者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程。與禮儀業者協調時應準備物品︰

○申請人身份證影印本及印章。

○亡者身份證影印本。

○亡者的底片或照片。

○死亡證明書三份。

○孝眷名單(印製訃聞,家屬輓聯)。

□確定訃聞內容︰禮儀師會拿一份樣本給您填寫家屬名單,並幫您撰寫其他的內文,完成之後交給您校正,如果沒有錯誤,就請您簽名後,即可印刷。

□確定後事辦理內容︰禮儀師會將契約內容向您解說一遍,且會拿當地實際使用的用品照片給您看,如果有任何問題,可盡量提出,估價單在討論確定後,也請您簽名,並自己保留一份,以保障自己的權益。此時請將契約交給禮儀師,以便契約驗證及行政手續辦理。

□除了基本的契約內容,逝者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地方習俗及社會地位,此時禮儀師將依您的需求及預算,規劃契約以外的更添項目,如法事功德、毛巾、紙紮、庫錢等在由您做最後的決定,而禮儀師會將協調的內容確認的事項經您簽名後,留一份資料交給您檢視,作為日後的依據。

在此提醒您,由於各地喪葬風俗,在作法上都會有所差異也因此,在禮俗上,當地若有不同的作法時,都可事先與治喪協辦人員加以協調。

【組治喪委員會】

在治喪過程中有許多繁雜瑣碎的事,然而往往是最能表現家族力量的時候,居喪期間,主事者可與家族成員協調整個事宜,尤其是奠禮的進行,需要的人手尤其多,可請親友幫忙。

主事者可依這本治喪手冊所附的「治喪人員名單」來安排相關人員。

本身或子女當中具有崇高社會地位者,或交友廣闊者,死後應由其朋友或長官、同事、組成治喪委員會,討論及安排治喪事宜.所列委員,必須真正能到場執事的人,否則不必列名,以免太過浮誇.

【大斂】

台灣地處亞熱帶,氣溫高,屍體不宜久放,一般均儘速安排遺體處理,遺體保存方式可分為打桶或置放於冷藏櫃中,打桶方式是將遺體放置於棺木中,將其密封起來,處理過程必須小心翼翼,並考慮停棺天數、天氣溫度狀況、遺體大小等因素,以免發生漏氣或漏湯之情事,但因衛生考量,現今都建議使用冷藏方式處理,最簡便之方案則送往殯儀館冷藏,如居家地處偏避,則另承租活動式冷櫃替代.

【放板、接板與磧棺】

「大厝」通常是由放板人員用小卡車送到您家中,接板的習俗主要是表現子女的孝心,對於家中長輩長眠的大厝非常的慎重其事,另一方面也在確認公司所送來的「大厝」是否正確。

接板時,子女要身著孝服於門口跪接,將小銀放在孝男之孝衣擺,等到接板完後,將小銀燒掉。

細竹圈和新米是要放在大厝上的,等專業人員唸完吉祥話,會分送給家屬。這些過程禮儀師都會全程跟隨,也會從旁協助。

◎如果是在殯儀館,接板儀式則免。

若於家中打桶停棺則需接板儀式,而接板(壽材)的習俗主要是表現子女孝心,對於家中長輩長眠的大厝非常慎重其事,另一方面也在確認司所送來的壽材是否正確。(客家禮俗此時尚未成服,著素服即可)如果是在殯儀館,則接板儀式可以省略。運棺到喪家,俗稱「放板」,有些富家且用樂隊前導,壽板運到離喪宅幾十尺時要暫停,孝男等穿孝服(閩南人)哀號來跪接,俗稱「接板」.

接板時,家屬應準備一袋米、紅包些許(數量依兒子及長孫之加總)、桶箍蔑、新掃把,並將米及桶箍蔑放在棺板上,俗稱「磧棺」,新掃把則用來掃棺,從棺尾向棺頭掃出三下,並口唸「某某,給你掃新厝」,同時家屬每人於孝服中放些許金紙,這是燒給門神的,並口唸吉祥話:「金紙蓋大厝,互這的子孫年年富;金紙拿起,互這的子孫添丁格發財;金紙燒互完,互這的子孫中做大官員」,並一同置放於棺前燒,棺木始可抬進家門,子孫在門口接板,係一種「驗收」工作,表示對先人棺木的慎重,磧棺用米和紅包,祈求子孫有得吃有得用,用桶箍蔑則警惕子孫必須團結一心,有如竹圈箍緊木桶般,亦有地方風俗使用秤錘磧棺,意謂「秤公平」,在接板入宅時,小心搬運勿撞擊門柱,以免招致惡運.

【乞水】

接棺後隨即乞水,子孫全部穿孝服往大圳溝或河川走,為首者帶瓦缽(小水壼)、香、刈金、兩枚硬幣,抵水源處則燒香向水神稟告往者去世消息,並期望向水神乞水以便為往者沐浴,用擲幣方式詢問同意與否後,則焚金投幣於水中,然後下跪用瓦缽順流舀水,不可逆流,尤忌重舀.現今因水源污染或離水源地太遠,都用水桶裝自來水取代,並於家門外行之即可.

【沐浴】

乞水返家,旋即舉行沐浴、穿衫、辭生、放手尾錢儀式.沐浴,由長子或師父行之,以白布沾乞求之水,由頭到腳比畫三次,並唸吉祥話.

【辭生】

此為看得見死者容顏最後一次之祭奠,也是死者辭別「生人」階段最後一次祭奠,故名「辭生」.辭生須準備六或十二碗菜,另加白飯及竹筷一雙,傳統菜餚中可準備雞肉、豆乾、土豆、韭菜、豆腐、豬肉等,陳列於死者面前由師父由土公協助家屬行辭生禮,並用竹筷代死者夾菜,每夾一道便唸一句吉祥話,如:「飯是五穀,乎你子孫代代大發福」、「餅乾是香香又脆脆,乎你子孫會讀書」、「吃魚丸,乎你子孫代代做官員」、「吃炸路,乎你子孫都有好頭路」、「吃豆干,乎你子孫做大官」、「吃土豆,乎你子孫吃呷老老老」、「吃春干韭菜,乎你子孫做公和做太」、「吃菜頭,呼你子孫萬事好采頭」、「吃湯圓,乎你餬子餬孫富貴滿年」、「吃蔬菜,乎你查某仔嫁好尪婿」、「吃魚,乎你子孫財產年年餘」、「吃芹菜,乎你子孫勤又發遠」

【放手尾錢】

入殮前有放手尾錢的習俗,就是希望能藉著死者的餘蔭恩德,使子孫以後能繁華富貴,俗稱:「放手尾錢,富貴萬年」,其方法是在死者張穿以後將一些銅錢或紙幣放在死者的衣袖內,要入殮前再將衣袖內的錢放入米斗內,然後將這些錢分贈給子孫,子孫若將這些錢保存在身邊就會永遠富貴榮華,古時候則是將銅錢穿線分完後子女將銅錢繫在自己的手腕上,謂之放手尾錢。象徵死者愛護子孫,留下財產分給眾子孫;另一方面也象徵責任的傳承。

把預放在死者衣袋內的硬幣分給子孫每人一枚,用白布(穿麻服者)或藍布(穿苧服者)穿孔緊於手腕,父死繫於左手,母死繫於右手,古俗帶至換孝為止,現今帶至出殯後,象徵死者愛護子孫,留下財產分給眾子孫,另一方面也象徵著責任之傳承。

因硬幣無孔,古幣不易取得,現今也改綁紙鈔來代替,或者即予省略,而放手尾之儀式可由師父或土公代勞,家屬需準備一袋硬幣(一、五、十、五十元都可,約一千元,用袋子裝好),此時主持者會口唸吉祥話語如:

◎ 「日吉時良,天地開張,亡魂放下手尾錢,陽上子孫萬事大吉昌;

手尾錢放落斗,陽上子孫才高八斗;手尾錢放高高,陽上子孫中狀元;手尾錢放低低,陽上子孫發家火;手尾錢放圓圓,陽上子孫事業大賺錢;手尾錢放完畢,陽上子孫年年平安順適壽元吃百二」

每一段落主持者會反問有嘸?家屬則要大聲回應有喔!

【大殮與棺中佈置】

入殮前,工人會先將水被、壽內用品整理好,才將逝者安置到大厝中。

需準備壽內用品(依家屬及各地習俗不同而決定)、辭生菜碗(六碗或十二碗,菜包含一碗飯)、壽衣、水被、蓮花被及逝者生前喜好衣物.子女將亡者的雙手、雙腳用長毛巾固定,由兒子抬頭、女兒扶腳、葬儀人員協助,扶入棺材之中,或直接委由葬儀人員辦理。棺木中放入枕頭、往生被、冥紙、庫錢(中式葬禮),有的則放衛生紙(西式葬禮)。

通常嚥氣24小時內,會擇吉時入殮,以免屍體腐臭。長子用白布自死者腰部提起,其餘子女抱頭、腳,小心放入棺內;傳統忌諱"人影"被壓住,須注意燈光的光源方向。棺木裏,底層壂棺蓆、上層蓋水被、菱角枕、庫錢、生前物品、過山褲、桃枝等。棺底最好先舖蓪草、茶葉等以吸屍水。亦有置七星板,右腳踩銀紙、左腳踩金紙(部份地區正好相反)。

※菱角枕可裝入銀紙、狗毛、雞毛;表示雞啼、狗吠,死者才能知晨昏。

【封釘】

封釘禮是因昔時沒有醫生開具死亡證明書及檢察官制,而人命關天通常由親兄弟審視一番才封釘或?禮,免得子媳被誤會為草草收殮,被認為是件逆不孝或虐待死亡等情事,而屍體安置於棺內後,用庫錢固定遺體使其不易晃動,並經子孫親友最後一次瞻仰遺容,即交由專業人士進行封口,將棺木封存以免漏氣漏湯,而正式之封釘儀式則留至出山日再做,父喪由叔伯主釘,母喪由母舅主釘,長男先行拿湯盤內置斧頭、釘子(釘上纏五彩布或紅布)、紅包二份,前往跪接主釘者行封釘禮,主釘則手接湯盤後將長男攙扶起後,由師父或專業人士口唸吉祥話語,帶領主釘行之,內容如:

「日吉時良,天地開張,封釘萬事大吉昌,

 手舉斧頭來封釘,子孫代代萬事興,有嘸?

 一點東方甲方木,子孫代代居福祿,有嘸?

 二點南方丙丁火,子孫代代發家火,有嘸?

 三點西方庚辛金,子孫代代富萬金,有嘸?

 四點北方壬癸水,子孫代代大富貴,有嘸?

 五點中央戊己土,子孫壽元如澎祖,有嘸?

 咬起子孫釘,子孫萬年興,有嘸?

 封釘封完畢,子孫代代富祿壽,有嘸? 

 斧頭丟下地,子孫黃金舖滿地,有嘸?」

安釘禮是中國傳統的習俗,家族長者為主釘,封釘師父為副釘,子孫圍跪在旁,由封釘師父帶領主釘進行安釘禮,師父會口唸吉祥話,到了「子孫釘」時,要由長子以口咬起。

封釘長者:逝者為男性,由族親長者擔任,為女性,則由母舅擔任。

封釘師父的紅包不用過大,只在於感謝他念吉祥話討吉利,長者因為為家族的一份子,紅包的大小就由家屬自己決定。

應準備物件:托盤、斧頭、釘子、紅包兩份(一給唸吉祥話的師父,一給封釘長者)

【拼腳尾物】

打桶後要將腳尾飯、腳尾紙等移走,於出殯後始可丟棄,在治喪過程中,會產生許多香灰,可分別收集裝袋,古俗是要將其放水流,但現今因環保觀念,都一併與腳尾物丟棄即可.

【佈置靈堂】

在家設立靈堂應注意及準備事項,一併會考慮居家環境大小,因現今住宅多屬於公寓式,如場地有限可使用小靈桌即可,或使用目前市場上常運用三寶架之形式,家屬需注意及另行準備:

◎鮮花二對、四果二份(俗忌鳳梨、蕃茄、釋迦、芭樂或成串之水果),一份拜神明,一份拜亡者,對於習俗上禁忌之水果,實為取諧音之含意,就佛教而言即沒有太多限制,一切以心意為重.

◎念佛機(或CD卡帶,可使人產生詳和之佛樂亦可)

◎盥洗用具(亡者使用過之臉盆、毛巾、牙刷、牙膏、牙缸)

◎ 逝者一套衣服及一雙鞋子

◎小板凳二個(一個放盥洗用具,一個置放衣物於靈桌下)

◎ 小瓷圓盤子(做浮爐)

◎ 亡者二吋照片或底片(沖洗放大照片用)

而其它豎靈用品(靈桌、三寶架、花瓶、童男女、香、燭、禮謝簿等)則可委託專業人員處理,可分擔絕大多數的煩惱,而佈置堂在現今仍無固定形式,甚至桌上放置放大照片及鮮花即可讓人瞻仰追思.

【捧飯及豎靈期間禮節】

豎靈後,一直到出殯前,二十四小時靈幃前都要有親人守靈,開始早晚捧飯,要一如在生一樣招呼作息,侍死如侍生一般照料,捧飯時間早上大約都帶日出以後六、七點左右,傍晚就要在太陽下山以前完成(或者依逝者平時起居的習慣來做)如:

◎早上六至八點時先向佛祖上香(三柱)換敬茶水,不可用酒,準備盥洗用品放於靈前,並上香(兩柱)稟告逝者盥洗後再進行捧飯,並準備一碗飯、一碗菜、一雙筷(筷尖朝外),約半柱香過後便再將碗筷及盥洗用具收回,傍晚(下午四點至六點)的捧飯流程正好與早上相反,要先上香請逝者用餐畢後,晚上(八點至十點)依逝者生前休息時間再端上盥洗用具請逝者早點休息。拜飯事宜一般由媳婦來做,但家人應從旁一起參與

◎童男女可於早上時各以小茶杯一杯裝飯菜,插上一支筷子放於面前。只供早餐,於收晚餐時一併收拾。(佛教徒不置放童男女)

◎若要燒紙錢可於早晚捧飯後為之(數量不必多,誠意即可),金紙及銀紙之燒化火爐必須分開,加以區分.

◎注意香火不斷,通常香都用『環香或大柱香』時間較久,火燭安全要留意,晚上可用電燭燈、蓮花燈代替蠟燭。香火有世代相傳,子孫綿延之意,為一般人所重視(但若不小心中斷,請不用緊張,因為這祇是禮節)

◎靈桌為暫時性之物品,因香爐下放置磁盤代表浮爐,則靈桌上之物品可以移動,為常保靈桌乾淨,適度清理桌面上之香灰,而水果、鮮花可適時加以更換,不要讓水果放到發霉,鮮花放到凋謝為原則.

◎拜完之菜飯及水果仍可食用,家屬不可避誨.

◎居喪期間,會有親友先行前來弔唁,可先行準備謝禮用品(毛巾),等親友來時使用,並為親友點香,讓其向逝者致意,您則立於靈桌旁行禮致謝,並自賓客手中收香插入香爐中,不可不理不采.

◎若要守靈需注意身體保健,居家安全小孩子等勿因忙亂而疏忽照料看顧。

◎所戴之孝誌及手尾錢(男歿戴左手、女歿戴右手)若因外出上班、拜訪而不便繫帶之時,可於出門時取下放置在靈桌上『寄孝』,返家後再帶上。

◎除念佛機外,亦可使用市面上發行之梵唱卡帶或CD音樂,也十分莊嚴優雅。

◎早晚捧飯至滿七、百日、或做清潔靈為止(依當地習俗而不同),後則初一、十五早晚捧飯即可,並過年、過節拜祖先之前一天先行拜亡者,直至合爐.

【如何安排做七】

而所謂一般信仰中之做七,即是生者對死者懷念的一種行為儀式,相傳亡靈每七天會回家來探望一次,所以在死者回來的日子,做一些法事,希望死者能藉以得到超脫,早日升天。

做七依傳統一般古制,自往生日起算,每七天為一個七,做到四十九日為滿七,單數的一、三、五、七為大七需做法事誦經儀式,而雙數的二、四、六為小七,俗稱「乞丐七」,通常不做法事,只由家人準備水果及菜碗祭牲即可。但正統佛教則不分大小七,每個七都很重要。習俗認為做七是報答父母養育之恩,但如因工商社會繁忙,很多家庭不能依古制做四十九天,就有所謂「乾淨靈」的作法產生,其頭七日期不變外,其餘二、三、四、五、六、七,不看日不看時,於出殯日前將其做完即可,俗稱「切七」。

*可依逝者生前所喜愛的食物做準備,則更具意義。

◎頭七 一殿秦廣明王(大七:兒子女兒七) 月 日  時

◎二七 二殿楚江明王(小七:媳  婦七) 月 日  時

◎三七 三殿宋帝明王(大七:出嫁女兒七) 月 日  時

◎四七 四殿伍官明王(小七:出嫁姪女七) 月 日  時

◎五七 五殿閰羅明王(大七:出嫁孫女七) 月 日  時

◎六七 六殿卞成明王(小七:媳  婦七) 月 日  時

◎滿七 七殿泰山明王(大七:兒  子七) 月 日  時

【可以以作哪些功德】

做功德也稱做功果、做道場、做齋,古稱營齋;其目的是為了讓亡親到另一個世界能消災解厄、除去生前罪業,不致受苦受難,民間的通俗信仰認為做功德法事,即可超渡亡靈,使其免墜地獄受諸苦刑,此謂做功德之含意。

◎開魂路功德:於亡者初過往時,因為一切混沌,茫茫眇眇,藉由開魂路讓逝者能夠安然無所罣礙的離去,並且順利通過幽冥世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或舉辦腳尾經誦經也是其含意。

◎藥懺功德:誦讀藥師經使因病逝世者疾病痊癒,身心均無任何牽掛的往生淨土。

◎超渡功德:倚賴由法會的功德力量來利益亡者,藉以提昇因果輪迴至更好的境界。

◎藥懺功德:若往生著於生前因病長期吃藥,病期很久。則可借由師父禮請藥師如來,讀誦藥師經文,並用藥壺煎藥,由師父帶領子女跑藥懺來驅邪,使亡者能解除身體病痛而完全康復。

◎超渡功德:主重於亡著因意外,非一般自然死亡時,則可請法師超渡亡魂,累積功德來迴向亡者超脫罪孽榮登西方極樂世界。

◎圓滿功德:是一般主家大都會辦的功德法事,尤其若要於出殯前將所有作七法事做完。則可借此功德將未作的七於出殯奠禮前一天來一并做完,以表其功德圓滿之意。

◎水懺功德:是一種時間較長的功德法事,其念力及功德的迴向都比一般的功德法事來的深厚,對亡者及家眷都有很大的幫助。而所唸的經文也以三昧水懺經文為主。

◎ 梁皇寶懺:相傳梁武帝的皇后在生前因做惡多端,死後身陷地獄之苦,後託夢於梁武帝,說其魂魄在地獄百受懲罰,望梁武帝能拯救她脫離苦海。因此當時梁武帝便找來各地高憎為皇后進行一場三天三夜的超渡法會借此為皇后消除罪孽,免受地獄懲戒之苦。此經文金山御製梁皇寶懺內有十部經書,需三天二夜才能唸完,也代表是所有功德最高境界。若經濟狀況允許下,不仿可考慮做此功德,對亡者及家眷都有很大的幫助。

【法事時須準備及注意事項】

◎十二菜碗:依傳統習俗計有豆干、青菜、韭菜、白菜頭、魚丸、肉丸、金針木耳、發糕、米糕、肉片、小魚、土豆花生、芹菜、芋頭、米粉、豬腸、雞頭、翅腳、屁股、黑豆等從中挑選出十二樣菜祭祀(均需煮熟);另準備白飯一碗、筷子一雙。菜碗用來祭祀亡者,因此可以另外準備其生前喜歡吃的食品一起供拜。若是不拘泥傳統菜色,也可以自行烹煮菜餚或是到自助餐買菜餚,可葷可素;亦有人單純用水果祭拜。

◎三牲:全雞、全魚、豬肉一塊(均需煮熟),用來供拜王官。若忌葷食,亦可以採用素三牲。

◎四果:即準備四樣水果拜佛菩薩,每樣數粒,大的如西瓜等壹顆即可。

◎米酒或清茶:用來供拜王官(多用米酒)或是亡者,拜佛菩薩則用茶水為宜。

◎香一份、蠟燭二對(拜神用紅色,拜亡者用紅、黃、白色選一)壽金二支、刈金二支、小銀紙各數支。

◎是否依傳統燒庫錢、紙紮(如七需要金山銀山)請斟酌;或是配合作功德時才一起燒給亡者。

◎作七供品亦可單純均以水果、清茶供奉表示敬意。

◎建議您上述用品可以自己採買,因為還是自家人比較瞭解亡者之喜好。

【顧厝或稱顧房】

一舨委由媳婦娘家顧厝,其主要為防範小偷,古時怕東西房(妯娌)於治喪期間,互相設計並偷取地契,強分家火,故請最中立之媳婦娘家坐鎮,以防宵小,現今因有較公正之司法體系,故較無先前如此緊張,但因訃聞發出後,即招告天下(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家裡沒人,故現今仍有此習俗,但人員可改由委請鄰居代為注意居家安全或請大樓管理員特別留意即可.

【轉柩】

一般由宗教師(道佛人員)指揮,並由抬柩人員抬之,視喪家場地大小而定,可直接將靈柩移至禮堂後方,若禮堂空間另有使用規劃,可由抬柩者輕輕移動一下象徵移柩(動棺),而移柩出屋外之同時,要安排工作人員(古俗要指派福壽雙全之好命人)來壓棺位,並於停柩處置:

◎水桶(內裝水8分滿內置放零錢7個),以祈「錢水活絡」

◎紅圓12個(閏年13個)上面插紅色小蠟燭置於圓形竹婁上(亦可用一個不加奶油的蛋糕或大發糕替代)

◎烘爐1個(需準備木炭、火種)

◎新碗、新筷子、新湯匙、米、水桶(視兒子和長孫人數準備份數)

◎鹽、米(加起來半碗)起煞用

◎桶箍蔑.以上為一般較常用之物品,因各地禮俗不同請參考當地風俗。

【出殯應準備及注意事項】

◎流程訂定:奠禮流程可分為家奠、公奠兩大流程。若您要為逝者設計一段特別的流程,應先告訴禮儀師,讓司儀有充分的準備。

◎會場佈置:會場的佈置通常由治喪協辦廠商負責,但親友可能會提前送來一些輓聯或花籃,應該提早佈置,以免破壞會場的整體佈置。

◎牲禮安排:出嫁女兒傳統上台灣習俗祭拜供品用三牲或五牲牲禮,有葷或素區別;請家人衡量準備;現在多用水果籃替代,既大方又可以收回食用。

◎人員安排:除奠禮中的專業人員如司儀、襄儀、樂隊、誦經人員、移靈人員、靈車司機等都可請治喪協辦廠商代勞。仍有些人員需要親友協助的工作如收禮、回禮人員、親友送行車輛….等。

◎回禮準備:親友前來弔唁或致弔唁品,坊間多用禮簿登記,並用毛巾或謝簿回禮,您應依照可能前來弔唁或送禮致哀的人數估算回禮數量,告訴禮儀師代為準備,您的估算量應該洽當,以免屆時失禮,在台灣習俗中,如母喪外家之白包家人不能收下,如外家白包來,則家屬要以紅包回禮給外家,並且紅包數額以白包數額之一點二倍回禮即可(要添為雙數為宜)。

◎交通動線與停車問題:一般在殯儀館內不會有停車問題,但若在自家舉行奠禮,則應注意停車問題,奠禮當天最好有人指揮停車或交通動線,若巷道因禮廳佈置阻礙車道,應在車輛可改道處設立標誌及早告知。若要在市區主要交通要道旁搭棚,應先行請里長向管區警局報備,在巷弄中也應先知會鄰里長。告知鄰居等,以免屆時干擾他人。

◎車輛安排:出殯時車輛也應事先安排好,如親友車輛可指定數輛轎車並由親友充當司機或直接由公司代叫大客車乘載(應有一位親友負責確定上下車人數)若有火化則應安排,晉塔或送葬車輛—所有儀式結束後,乘載所有親友回家。

◎餐點安排:奠禮現場可準備一些飲料及餐點供前來幫忙的親友使用。另外在出殯回來之後,民間有「回食」的習俗,會請幾桌外膳感謝居喪期間前來幫忙的親友,因為現今的禮儀服務通常已交由專業,我們不鼓勵回食的習俗,但您可考量自家的需求決定,也可請禮儀師代叫。

◎您可以事前準備一些大袋子或箱子,以便在奠禮結束後,收回親友饋贈的弔唁品。

◎奠禮當日行程時間頗長,可準備飲用水供家屬與親友來賓止渴,到

火葬亦請準備飲用水,建議使杯水以免發生浪費,如另時值中午,建

議準備餐點或充飢食品以補充體力。

◎依習俗必須迴避之儀式,現場會提醒指導,唯子孫屬血肉至親,又

有重孝在身,建議毋須過於忌諱而心生罣礙(犯沖多指來賓外人)

◎奠禮儀式進行中,個人行動電話宜關機或委由專人保管接聽。

◎奠禮當天請著素色衣服長褲,鞋子為素面球鞋或布鞋,忌穿涼、拖鞋、短褲。

◎喪禮過程緊湊且哀傷、疲累、若有小朋友要看顧好,並留意隨身財物

◎是否需要安排照相攝影人員。

◎若祭文要自擬自唸,或自擬由司儀代唸,請先行通知並交付祭文以利準備。

◎確定奠禮當日要穿著孝服之家眷人數(一般朋友僅戴胸花即可)。

◎奠禮當日家裡宜留有親友看守,協調連繫或居家安全能兼顧。

◎如以火化形式辦理,火化的時間通常為一個半小時至二個小時,這段時間,有些家屬可回家休息,有些家屬必須留下來等候撿骨封罐,此時禮儀人員會確定禮車到達現場時間。新竹火葬場因規定無法當日撿骨,所以火化儀式結束後,便可返主。如果家屬不返主,可請師父將魂帛燒掉化成香火袋隨同骨罐晉塔。

◎您可以事前準備一些大袋子或箱子,以便在奠禮結束後,收回親友饋贈的弔唁品。

【瞻仰遺容】

這是家人最後一次見到逝者的機會,傳統習俗會在入殮完成之後讓家屬循環至大厝邊瞻仰遺容(逝者遺體安置好以後,已無關相沖之說,所以請家人不要失去見逝者最後一面的機會)。

【出殯行列】

前導(多為陣頭)→樂隊→師父→遺像→靈位→靈柩→重服親屬→親屬→送殯者

上述的行列大部分在靈柩進入靈車後,家屬隨行於後結束,靈位則由長子持捧坐在靈車前座。奠禮結束出殯前,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儘快的收拾現場,但有一些親友送的弔唁品要有專人收回,以免遺失。陣頭為一種傳統的民間習俗,現在交通繁榮,為不阻礙交通及製造噪音,已多不鼓勵陣頭行列。

【旋棺、絞大龍】

出殯之前,誦經師父會引導所有家屬「旋棺」,就是圍著棺木逆時鐘方向繞三圈,表示對逝者的不捨及不忍,傷心親人離去而依依不捨(如為土葬,則由抬棺人員用大麻繩將靈柩與大木棍緊緊綁緊),接著抬棺人員就會將棺木移入靈車中。

【啟靈】

依古禮啟靈奠祭,扛夫絞柩完畢,將「蜈蚣腳」與槓桿接好,工作人員之安排以八為最基本,並要考慮安葬之地點、遠近、路狀而增加工作人員,如遇路狀不好之情況,甚至委請造墓工人以木板舖路都有可能,而工作人員其增加四人至十六人不等,當靈柩抬起,立即將棺車或棺架提走,謂之「?靈」,靈柩往屋外「靈車」處移動,子孫要隨即跟上,並手摸靈車或拉紼帶,其意為捨不得亡者之離開.

【辭客】

出殯行列?靈一段路後,應擇適當地點讓靈車暫停,家族子孫向後轉,向送殯親友跪下或鞠躬,並婉辭他們請留步,稱為「辭客」.出殯行列啟靈一段路後,應擇地讓靈車暫停,家族子孫向後轉,向送葬親友跪下或鞠躬,並娩辭親友留步,稱作「辭客」。孝眷待長輩扶起後,再繼續前進。

【火葬-返主】

火化後將神主牌位領回供奉,並退去孝服,將魂帛放進米斗之中,除靈柩之外,依照出殯的行列回到家中。整過過程,師父會引導家屬處理。需準備靈桌之設置、香、香爐、瓶花一對、四果一份。

若家中沒有拜神祭祖,人口簡單又工作繁忙,建議將魂帛隨同骨灰罐晉塔,滿七、百日、忌日等相關節日前往祭拜即。

【火葬-火化、撿骨、封罐】

靈柩送進火化爐中,一般民間習俗家屬都會喊「某某某(逝者稱謂),火來了,快走…」。

火化的時間通為一個半小時至二個小時,這段時間,有些家屬可回家休息,有些家屬必須留下來等候撿骨封罐,此時禮儀人員會確定禮車到達現場。

如果家屬不返主,可請師父將魂帛燒掉化成香火袋隨同骨罐晉塔。

撿骨封罐時家屬應圍在旁確定整個過程,等到封罐人員將包巾包好後,由長子(或長孫)抱著逝者的骨灰罐準備晉塔,骨灰罐有一定的重量,要小心抱好,這時也應用黑傘遮住陽光。

【火葬-晉塔安座】

到達納骨處通常都由當地管理人員協助晉塔,或於良時入座即可,在入座儀式前,準備祭品先行祭拜亡者,並由長子代表家眷口唸:「繫維歲次○○年○月○日○時,○○○之靈骨,由孝男○○○與眾孝眷人等,一同供請安奉於○○○○○寶塔,○樓,編號○○○座○向○的福穴寶地(或○府佳城),今日吉日吉時福遷安奉於此,祈求地藏菩薩護持,無沖無煞,無禁無忌,晉塔安奉,吉祥順利,庇佑子孫身體健康,事業順利」。家屬三拜後等待良時入座,燒化紙錢即告圓滿。

【土葬-安葬流程】

靈柩到達墓地,置於壙旁,請子孫於柩前再次舉哀,於下葬之前必須請扶夫將柩尾一塊小木塞打掉,使空氣能夠流入,屍水流出,以便肉身腐化,也稱為「放栓、開龍喉」.依據擇日師所擇時辰將靈柩小心移下去後,地理師手持羅盤審定方位,無所偏差,各房子孫均無異議,乃將繩索解除,並將紅布銘旌舖在柩上,在工人掩土之前,孝男等須以麻衣盛土撒入壙穴,並喊:「某某人,起來喔!」,以示親人之肉身而不葬其魂,而撒土入壙,則表示是孝子親手葬其親.掩土成墳,立墓碑及墓桌,立后土,然後進行祀后土.

【祀后土】

所謂后土即土地神,祀后土的意義,在祈求土地神保佑亡親所居之陰宅(墓地),祀后土多半由宗教師或地理師指導喪家子孫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