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帶狀皰疹 / 自費腸病毒疫苗 / 自費B型腦膜炎疫苗 / 自費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 / 成人百日咳 全面接種中

腸病毒懶人包

分享到

炎炎夏日,腸病毒悄悄進入流行高峰期,為大家整理一下淺顯易懂的《腸病毒懶人包

 

 

很多家長聽到孩子被診斷「腸病毒」的第一個反應,都是「咦孩子又沒有吐沒有拉怎麼會是腸病毒?」?

其實《腸病毒》和《腸胃炎》的病毒 (常見為諾羅病毒、輪狀病毒、還有鼎鼎大名的腺病毒)是不一樣的喔~! 

腸病毒不太會造成腸胃炎、造成急性腸胃炎的病毒通成不是腸病毒......(好像在繞口令......)

 

既然腸病毒不會造成腸病毒,那為什麼要叫作成「腸」病毒呢?

腸病毒的英文名字為""Enterovirus","Entero-"有"經由腸道"的意思,腸病毒通常經由腸胃道進入人體感染 (腸胃道的起點入口,就是嘴巴),然後腸病毒會跑到腸道去住,也就是腸胃道是腸病毒的宿舍;腸病毒住在腸道宿舍,但不會破壞腸道宿舍 (所以不會上吐下瀉),它搞破壞都是藉由微血管去逛大街,跑到其他地方去作怪。

另外,《腸病毒》是一群病毒家族的總稱,這個大家族已知分離出來的,至少有超過60種病毒了,得過其中的某型,以後會對這次感染過的病毒型有免疫力,但對這家族裡其他的親戚病毒還是沒有抵抗力在,所以腸病毒得過痊癒後,以後還是可能再得。

 

 

腸病毒喜歡熱的天氣,所以流行期一般是在每年的4~9月

不過台灣的天氣四季如夏,一年四季還事都可以看見腸病毒的案例喔~!

 

腸病毒的傳染途徑,主要是藉由空氣的飛沫傳染、以及直接接觸的糞口傳染,傳染力超強。

至於腸病毒感染後會在人體內待多久?傳染力維持多久?小朋友要隔離多久? 這三個問題的答案其實都很難明確界定也不是完全相同的;根據研究,腸病毒可能在人體的腸道會存在11~12週之久,不過口腔與飛沫的傳染力是以第一週會最強,所以大家共同制定出一個供大家方便遵循的標準,以隔離7天為原則,所以是不是第6天就很會傳染、第8第9天就安全不會傳染? 當然不是囉,只是過7天後傳染力會大幅下降,但不是完全沒有傳染力,所以請各位家長老師校方體諒,不要在隔離一週之後拜託醫師在診斷書上寫『已無傳染力』,醫師真的是沒辦法這樣保證的喔!

 

腸病毒常見的症狀有:❶發燒 ❷疱疹性咽峽炎 ❸手足口症,但其實根據研究,腸病毒最常見的症狀是 -- 沒有症狀

那,腸病毒到底有什麼可怕的呢? 為什麼家長老師聽到腸病毒都如同晴天霹靂一般呢?

 

腸病毒不可怕,腸病毒重症才可怕

大多數的腸病毒確實不足為懼,但腸病毒可怕與討驗的地方,在於這個家族中還是有一些比較惡毒不乖的病毒 (如腸病毒71型),不安分的只待在腸胃道和口腔,還進一步的隨著血液循環逛大街逛道我們最重要的兩個器官 -- 大腦和心臟去搗蛋,造成病毒性腦炎/腦膜炎心肌炎,這樣問題就大條了

 

所以感染腸病毒之後,最重要的是要認識與辨別,腸病毒重症 (病毒性腦膜炎/病毒性心肌炎)的重症前兆

➊ 嗜睡
➋ 肌躍型抽搐
➌ 持續嘔吐
➍ 呼吸急促或心跳加速


腸病毒重症發生的機率,大概佔感染腸病毒的病歷個案的3/10000 ~ 10/10000左右

 

預防腸病毒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常洗手、多消毒、感染個案或疑似個案自我隔離7天預防擴大感染。

 

腸病毒不怕酒精,所以用酒精消毒是無效的;

要消滅腸病毒,必須用含氯漂白水,一般的環境/物品消毒可用500 ppm (即市售含氯漂白水1:100倍的稀釋),如果是接觸過病患的口水/嘔吐物/排泄物之處,濃度要加倍成1000 ppm,稀釋調配方式可參考圖片

 

腸病毒的治療沒有特效藥,目前也尚未有疫苗 (研發中);

如果感染腸病毒,家長要謹慎不用緊張,多多休息培養自我良好抵抗力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