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 30,2024

碳稅、碳費、碳交易是什麼?

 

碳費

是指一種對碳排放徵收的費用,由台灣政府依據《氣候變遷因應法》所徵收,並納入溫室氣體管理基金。碳費的徵收對象主要是生產鋼鐵、水泥等高碳產業,而不是營造業或不動產業。碳費的收入將專款專用於減碳、氣候適應的項目。

碳稅

是指一種對碳排放徵收的稅金,通常以每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為一個稅額。
又稱為碳消費稅,是指對含有碳元素的能源或產品徵收的稅收。例如,汽油、柴油、煤、天然氣等都屬於含有碳元素的能源或產品。
碳稅的目的是將碳排放的環境成本內部化,鼓勵減少碳排放、改變行為模式、投資於綠色技術和實踐。碳稅的收入可以用於補充稅收,或用於資助環保專案。

 

碳權

是指一種可以交易或抵換溫室氣體排放的權利,通常以一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為一個單位。碳權可以在強制性或自願性的碳交易市場上買賣,也可以用於達成碳中和或淨零排放的目標。

 

碳權、碳稅、碳費的差別?

主要在於碳定價的方式和用途。

碳權:是由市場供需決定價格。目前國際上的碳權價格約在10至50美元/噸之間。

碳稅:由政府決定固定價格,收入可以用於任何用途。目前國際上的碳權價格約在10至50美元/噸之間。

碳費:由政府決定固定價格,收入只能用於環保用途。台灣預計從2024年開始實施碳費徵收,首批收費對象為年排碳量超過2.5萬公噸的業者,碳費的費率尚未公布

            但碳費應繳費額的計算公式已經出爐,為:

            碳費應繳費額=排放量(噸)-2.5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X 收費費率。

 

碳權如何交易?

碳權是一種可以交易或抵換溫室氣體排放的權利,通常以一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為一個單位。碳權的交易可以分為強制性碳市場自願性碳市場兩種。

強制性碳市場:由政府或國際機構設定的,對特定的產業或企業實施排放上限,並分配或拍賣碳權。如果企業的碳排放超過上限,就需要在市場上購買碳權,或者支付罰款。
如果企業的排放低於上限,就可以在市場上出售碳權,或者累積到下一期。例如,歐盟的碳排放交易制度(EU ETS)就是一個強制性碳市場
 
自願性碳市場:由企業或個人自主參與的,通常是為了展示環保承諾或符合供應鏈的要求。在自願性碳市場上,企業或個人可以通過實施減排或吸收碳的項目,獲得碳權,並在市場上出售或抵換。這些項目需要通過一些國際或國內的認證機構,以確保碳權的真實性和可驗證性。例如,台灣的碳權交易所就是一個自願性碳市場

 

碳費為什麼會影響建築成本?

碳費是一種對碳排放徵收的費用,由台灣政府依據《氣候變遷因應法》所徵收,並納入溫室氣體管理基金。碳費的徵收對象主要是生產鋼鐵、水泥等高碳產業,而不是營造業或不動產業。

然而,建築成本與碳費徵收有關的部分,主要是營造原料中的鋼鐵水泥等費用,因為這些原料的生產過程會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被徵收碳費後,其價格可能會上漲,進而增加建築成本增加。

但根據內政部的評估,碳費影響混凝土成本增加約3.2%;鋼筋成本增加約2.8%,而鋼筋混凝土材料成本約占建築總造價30%!因此,以一般鋼筋混凝土建築而言,碳費對建築成本影響約為0.9%,不致造成房價上漲。

 

「碳」除了是企業、政府必須注意的議題,更是永續發展的契機。在減碳、碳中和與相關環保議題的趨勢浪潮下,各企業能否控管碳權是核心問題,藉由永續發展概念進而推動社會實現淨零碳排的目標。

聯絡我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