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 30,2024
碳稅、碳費、碳交易是什麼?

碳費
是指一種對碳排放徵收的費用,由台灣政府依據《氣候變遷因應法》所徵收,並納入溫室氣體管理基金。碳費的徵收對象主要是生產鋼鐵、水泥等高碳產業,而不是營造業或不動產業。碳費的收入將專款專用於減碳、氣候適應的項目。
碳權
是指一種可以交易或抵換溫室氣體排放的權利,通常以一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為一個單位。碳權可以在強制性或自願性的碳交易市場上買賣,也可以用於達成碳中和或淨零排放的目標。
碳權、碳稅、碳費的差別?
主要在於碳定價的方式和用途。
碳權:是由市場供需決定價格。目前國際上的碳權價格約在10至50美元/噸之間。
碳稅:由政府決定固定價格,收入可以用於任何用途。目前國際上的碳權價格約在10至50美元/噸之間。
碳費:由政府決定固定價格,收入只能用於環保用途。台灣預計從2024年開始實施碳費徵收,首批收費對象為年排碳量超過2.5萬公噸的業者,碳費的費率尚未公布!
但碳費應繳費額的計算公式已經出爐,為:
碳費應繳費額=排放量(噸)-2.5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X 收費費率。
碳權如何交易?
碳權是一種可以交易或抵換溫室氣體排放的權利,通常以一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為一個單位。碳權的交易可以分為強制性碳市場和自願性碳市場兩種。
碳費是一種對碳排放徵收的費用,由台灣政府依據《氣候變遷因應法》所徵收,並納入溫室氣體管理基金。碳費的徵收對象主要是生產鋼鐵、水泥等高碳產業,而不是營造業或不動產業。
然而,建築成本與碳費徵收有關的部分,主要是營造原料中的鋼鐵、水泥等費用,因為這些原料的生產過程會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被徵收碳費後,其價格可能會上漲,進而增加建築成本增加。
但根據內政部的評估,碳費影響混凝土成本增加約3.2%;鋼筋成本增加約2.8%,而鋼筋混凝土材料成本約占建築總造價30%!因此,以一般鋼筋混凝土建築而言,碳費對建築成本影響約為0.9%,不致造成房價上漲。
「碳」除了是企業、政府必須注意的議題,更是永續發展的契機。在減碳、碳中和與相關環保議題的趨勢浪潮下,各企業能否控管碳權是核心問題,藉由永續發展概念進而推動社會實現淨零碳排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