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跳蚤防治


跳蚤對人類與動物之危害
跳蚤主要寄生於貓、狗、老鼠等哺乳動物體表,以跳躍方式轉移宿主,當進入人類生活空間時,會吸食人血,造成:

皮膚紅腫、劇癢、過敏性反應

病原體傳播風險,如:

鼠疫(由鼠蚤傳播)

絮狀絲蟲病

貓抓病等

由於跳蚤體型細小、動作迅速,常在被叮咬後才發現其存在,且其卵與幼蟲難以被肉眼察覺或一次性清除,使防治難度大幅提升。
分享到

跳蚤簡介
跳蚤(Flea)為吸血性完全變態昆蟲,成蟲須經吸血才能繁殖。雌跳蚤於取食宿主血液後可一次產卵約20顆,通常直接產於宿主體表,並隨著宿主活動而脫落於環境中,導致寢具、寵物活動處、地毯及地板縫隙等區域成為主要的幼蟲發育場域。

跳蚤族群在環境中的發育階段分布約為:

卵:約 50%

幼蟲:約 35%

繭:約 10%

成蟲:約 5%

跳蚤壽命視環境而異,可短至數個月,也可能存活數年。單一雌蟲一生可產卵多達 5,000 枚以上,具極高的繁殖力與環境擴散性。


防治方法
跳蚤防治須針對成蟲、卵與幼蟲同時處理,才能有效中斷其繁殖鏈。專業施作方法如下:

採用經衛福部核准之專用環境用藥,以安全濃度稀釋後,使用電動噴霧機或手壓式噴桶施作。

噴灑重點區域:

室內地面至膝蓋以下範圍

陰暗角落、家具下方、寵物常活動處、布質家具、地毯與裂縫

必要時可搭配環境蒸氣殺蟲或地毯清洗提高除卵與滅幼蟲效果。

建議進行連續兩次以上施藥(間隔約7~14天),以涵蓋跳蚤的整個生命周期。


共同維護與日常預防
日常生活中應配合以下措施,以降低跳蚤孳生與侵入風險:

定期為寵物(犬、貓)進行驅蟲處理,使用獸醫推薦之驅蚤藥品(滴劑、項圈等)。

避免流浪動物(如野貓、野狗)進入居家範圍,避免牠們將跳蚤帶入環境。

加強環境清潔與除濕通風,特別是寵物活動區、儲物區、臥室及地毯。

寵物使用之寢具與墊材應定期以熱水清洗與曝曬,有效破壞卵與幼蟲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