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危害行為與風險
老鼠具有持續生長的門齒,為了維持牙齒長度與銳利度,會啃咬堅硬物體作為磨牙用途。其中最常遭受啃咬的就是家中電線,導致絕緣層受損,易引發短路、電線走火等火災事故,危及人身與財產安全。
此外,老鼠常活動於水溝、垃圾堆、廚餘桶等不潔環境中,其體表與糞尿皆可能攜帶大量病原體,為多種人畜共通傳染病的媒介,常見包括:
鼠咬熱
漢他病毒感染
沙門氏菌感染
萊姆病等
其中,以糞尿氣味誘發過敏症狀與環境衛生問題最為常見。
跳蚤與病媒風險
鼠類身上常攜帶跳蚤(尤其是鼠蚤),進一步引發跳蚤傳播性疾病。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鼠疫」(腺鼠疫、肺鼠疫),透過跳蚤叮咬將病菌傳播至人類。雖然台灣自1948年後已全面控制鼠疫疫情,但鼠蚤傳染病風險仍不可忽視。
🍽 鼠患與餐飲業
老鼠對食品安全威脅極大,尤其餐飲業者首當其衝。一旦發現鼠跡、鼠便、咬痕,可能導致:
食品污染
客戶投訴與品牌受損
遭衛生單位開罰或勒令停業
因此,如何有效防治鼠患,是餐飲業者日常營運中最棘手也最重要的環節之一。
🛠 老鼠防治方法
有效的鼠患防治需結合物理阻絕、誘殺設施與日常衛生管理,以下為常見且實務性高的防治措施:
1. 🔒 封堵孔隙(封洞)
老鼠具有極佳的鑽洞與穿越能力,可通過僅約0.6公分大小的孔洞進入建築物。
因此,第一步為封閉所有潛在入侵路徑,例如:
管線出入口(電線、水管、冷氣孔洞)
門框、牆角、天花板縫隙
排水孔、落水頭周邊
建議使用不鏽鋼棉、混凝土、鐵網、矽利康等材料進行縫補處理。
2. 💊 毒餌投放(投藥)
根據現場環境與老鼠活動軌跡,於其經常出沒或覓食路線上投放經衛福部核可之滅鼠毒餌(抗凝血型老鼠藥),使其進食後達到致死效果。
應使用誘食性高、慢性作用型藥劑,避免誘發誘餌警覺性
適合搭配防潮餌盒投放,並避免誤食風險
建議由專業人員規劃位置與劑量,並定期補充與監控
3. 🪤 鼠板誘捕(物理防治)
鼠板(黏鼠板)為傳統且具成本效益的老鼠捕捉方式,可設於:
建築物轉角、陰暗處
廚房設備下方、天花板出入口
老鼠常見路徑、靠牆邊緣處
應定期更換與觀察黏捕狀況,以追蹤老鼠活動範圍與密度變化。
🧼 日常維護與預防建議
防鼠工作不僅依賴專業防治施作,日常行為與空間管理同樣至關重要:
所有食物應妥善密封或儲存在老鼠無法接觸的空間(如冰箱、密閉容器)
工作區域與儲藏空間應保持清潔、無食物殘渣或開封包裝
每日離開辦公或營業空間時,務必關閉門窗、垃圾桶加蓋
減少雜物堆積,避免形成老鼠躲藏、築巢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