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以理 歡迎您 大賀!!科研班學員獲2023全國賽入圍4組,創新高! 大狂賀 輔導學員獲 Regeneron ISEF 2022 特殊化學獎 1st 最高獎 申請康乃爾入學工程學系成功 投稿國外期刊公正審稿,刊登快,影響因子(IF)高 大賀 2024團隊作品參加歐洲盃發明展榮獲雙金牌獎 狂賀!! 學員作品入國際期刊BMC Microbiology (IF 4.2) 刊登 問題17:對於中小學生使用AI輔助科研,是否會影響創新能力與學術素養 答覆 狂賀!!學員2024年馬來西亞MTESDG永續發展國際發明展獲銀牌獎(亞洲難度最高獎) 大賀2021國際科展獲一等獎(代表出國正選,申請建中已入學) 但以理 歡迎您 大賀 實驗室輔導 NMH(Massachusetts) 學員 獲丘成桐化學銅牌獎 但以理 歡迎您 大賀 科研班學員(澳門第33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順利申請英國倫敦大學入學
LOGO

科學不靠綠色乖乖:實驗失敗背後的真相

分享到

實驗室不是神壇:擺綠色乖乖≠實驗成功

在某些學生口中,「實驗不順就放個綠色乖乖保平安」,似乎已成為迷因。但我們想提醒你:真正的實驗結果,來自於對「細節」的堅持與尊重,而不是儀式或幸運物。

為什麼你做的實驗重複不了?

當你在生化或化學實驗中遇到無法重現的結果,或反應效果忽好忽壞,問題也許不在試劑、也不在命運,而是在你沒有注意到的地方。最新研究指出:

  • 攪拌器放的位置不同,會導致產率差 20%
    攪拌子轉不轉得動,會改變反應速率和反應物分佈。把燒瓶擺在錯誤的位置,就算配方完全一樣,也可能做不出你想要的結果。

  • 攪拌棒本身也會污染實驗
    舊的攪拌棒表面會殘留金屬微粒,這些污染物能「無意中催化反應」,讓你以為有新機制或新發現,其實只是髒了。

  • 中心綠色區域才是理想攪拌點
    根據實驗,磁力攪拌器的正中央、距離表面6公分內是攪拌最穩定、最均勻的「綠色區域」。這裡的攪拌子才會平穩旋轉,保證反應條件一致。

迷信≠科學

是的,有些科學家也會在投稿前穿幸運襪、做祈禱、甚至避免週末投稿。但那些是心理舒壓的儀式,不是真正讓實驗成功的原因。

我們希望你明白:好結果不靠神力,靠紀律與紀錄。

學會負責:從現在開始改變你的操作習慣

  • 寫下你的攪拌速度與位置。

  • 每次反應記得檢查攪拌子是否正常轉動。

  • 定期更換攪拌棒,特別是做低濃度或無催化劑反應時。

  • 每次做新反應,記得設立對照組。


第一篇:Magnetic stirring may cause irreproducible results in chemical reactions

(出處:JACS Au,DOI: 10.1021/jacsau.5c00412

重點整理:

  • 磁力攪拌器上的容器位置影響反應結果:中心位置反應速率快、產物一致性高;邊緣區易導致反應條件不均。

  • 位置影響攪拌子運動狀態:非中心位置可能產生摩擦、碰撞、停轉等異常。

  • 建議:應標示容器位置、固定使用位置一致性,並進行位置對照實驗,以提升可重複性。


第二篇:Magnetic stirrers linked to issues with reproducing reactions

(出處:C&EN(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美國化學會新聞網,網址:cen.acs.org/.../103/web/2025/06

重點整理:

  • 實驗結果變異來自磁場分佈不均:綠色區=穩定;黃色區=波動;紅色區=攪拌失效。

  • 磁力攪拌器中心為最佳反應區域,並提供綠色區位置判斷方式(半徑=攪拌子長度一半,高度 6 cm 內)。

  • 反應器位置與容器形狀皆會影響產率與反應速率


第三篇:Stir bar contamination can inadvertently catalyze reactions

(出處:C&EN,網址:cen.acs.org/synthesis/catalysis/.../97/i13

 重點整理:

  • 攪拌棒表面常殘留金屬納米粒子(如 Pd、Pt),會干擾反應,誤導研究者結果。

  • 實驗顯示:污染攪拌棒即使無催化劑也能產生高產率產物

  • 建議:高敏反應(如無金屬催化劑實驗)應使用全新攪拌棒,避免誤判。


 第四篇:Phantom Reactivity in Organic and Catalytic Reactions...

(出處:ACS Catalysis,文章名稱為 Phantom Reactivity in Organic and Catalytic Reactions as a Consequence of Microscale Destruction and Contamination-Trapping Effects of Magnetic Stir Bars

 重點整理:

  • 微觀破損的攪拌棒會吸附痕量金屬雜質,進而催化反應

  • 表面缺陷容易抓附金屬離子如 Pd、Au、Pt 等,造成假性反應現象(phantom reactivity)

  • 理論與實驗皆證實 PTFE 表面的金屬污染具有催化活性

  • 強調必須用新攪拌棒進行對照,避免誤認新催化反應機制


 第五篇:Behaviour: A lookout for luck

(出處:Nature,發表日期 2017年11月9日,網址:www.nature.com/articles/nj7679-261a

 重點整理:

  • 科學家常有「儀式性迷信」行為:如戴幸運襪、避開某天投稿、依賴特定「神物」。

  • 原因在於心理舒壓與建立控制感:實驗失敗率高,儀式能減緩焦慮與團隊壓力。

  • 這些儀式無損研究專業性,但不能取代操作與數據本身的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