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以理 歡迎您 大賀!!科研班學員獲2023全國賽入圍4組,創新高! 大狂賀 輔導學員獲 Regeneron ISEF 2022 特殊化學獎 1st 最高獎 申請康乃爾入學工程學系成功 投稿國外期刊公正審稿,刊登快,影響因子(IF)高 大賀 2024團隊作品參加歐洲盃發明展榮獲雙金牌獎 狂賀!! 學員作品入國際期刊BMC Microbiology (IF 4.2) 刊登 問題17:對於中小學生使用AI輔助科研,是否會影響創新能力與學術素養 答覆 狂賀!!學員2024年馬來西亞MTESDG永續發展國際發明展獲銀牌獎(亞洲難度最高獎) 大賀2021國際科展獲一等獎(代表出國正選,申請建中已入學) 但以理 歡迎您 大賀 實驗室輔導 NMH(Massachusetts) 學員 獲丘成桐化學銅牌獎 但以理 歡迎您 大賀 科研班學員(澳門第33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順利申請英國倫敦大學入學
LOGO

在科展中如何在問與答中反敗為勝(20241220修1)

分享到

在科展中做好報告,可參考以下建議:

  1. 熟練你的研究:你對自己的科展研究應該很熟悉,就像你熟悉怎麼回家一樣。熟悉是一回事,清楚講出來又是另一回事。
  2. 準備報告:同學練習時不應該是拿著作品報告說明書;而是把說明書中的重點寫在一張一張的便條紙上,便條紙的目的是在提醒同學們作品的重點與順序,同學們要看著便條紙,用自己的話把重點依照順序講出來。
  3. 背誦重點:同學需要背下來的,不是一句一句的單句,而是每一張重點便條紙的「順序」。
  4. 口語轉化:有了順序,接下來就是要把每張便條紙上的重點「口語轉化」。
  5. 呈現結果:在研究結果與討論這個章節裡,主要以淺層討論為主,深層討論一般留至結論裡再多加著墨。
  6. 注意安全:在進行實驗時,要注意安全守則。
  7. 報告與海報製作:首先需符合安全審查原則。其次,應精煉呈現實驗目的、過程、發現與結論,突顯最重要的發現,邏輯清晰。外觀則簡潔美觀,容易閱讀。

臨場前準備

許多科研競賽不僅僅局限於評估各位同學的應試技巧,而是更加注重全面而靈活地考察各位同學的科研素養和能力。所有的科學展覽會的比賽過程中均包含了Q/A過程,通過Q/A的形式全面考察各位同學的展示和演講能力。

Q/A過程在整個比賽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科教館規定表達佔20%),它為各位同學提供了一個機會,讓他們能夠以自己的方式將科研專案呈現給評審老師。在這個過程中,有的各位同學能夠給評審老師留下深刻印象,有的則顯得平淡無奇;有的各位同學能夠通過Q/A過程力挽狂瀾改變敗勢,而有的卻在此過程失分。

對於每一位科研同學而言,如何向評審老師展示一場精彩且引人注目的Q/A,是一門必修的課程。賽前請同學回顧一下:

(1) 在比賽Q/A前,必須準備哪些被允許攜入的材料來展示?
(2) 如何進行Q/A,才能讓評審老師在短時間內記住你?(噱頭很多,復興小甚至唱歌)
(3) 如何能夠憑藉一場Q/A實現逆轉? 在哪一個過程?也就是化危機為轉機,是否設陷阱讓評審來問.....?
(4) 一場成功的Q/A需要哪些關鍵步驟?

找出主審

在發表時,找出最主要的評審老師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影響科研發表的最終結果:在科研發表的評審過程中,評審老師的意見至關重要。最主要的評審官通常在該領域具有較高的學術地位和影響力,其意見往往具有較大的權重。因此,找到最主要的評審老師,可以幫助研究人員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研究是否符合評審標準,以及有哪些方面需要改進,並所有問的問題都要記錄
  2. 為研究人員提供寶貴的意見和建議:最主要的評審老師往往具有豐富的科研經驗,對研究領域有深入的了解。他們可以為研究人員提供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幫助研究人員提高研究的質量。
  3. 拓展研究人員的學術交流:最主要的評審老師通常是該領域的知名學者,與他們建立良好的關係,可以幫助研究人員拓展學術交流,提升自己的學術水平。

在科展比賽中,主審的身份通常不會由其站立的位置來決定。主審的選擇通常基於他們在該領域的專業知識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