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性肥胖
經營貿易公司相當成功的寶珠,40歲,人個性爽朗、阿沙力,出手大方,親朋好友,都羨慕她有能力,事業成功,又有一個好老公和小孩。但她總有個遺憾,每當處於宴會的場合,看到四周的女賓個個婀娜多姿,對照著自己臃腫的身材,心裡就非常沮喪。158公分、90公斤的她,圓胖的臉頰上長了不少青春痘,寬厚的肩膀和腰部,讓四肢顯得很不對稱。她試過無數次的減肥,甚至吃泰國減肥藥及可能含安非他命的中藥粉,結果卻始終回到原點,一無所成。寶珠從小是個氣喘兒,口服及吸入性類固醇,在小時候幾乎是離不開身的,進入國中後,氣喘好了,卻在高中時因腿部受傷,經常引發疼痛,而開始吃鄰居介紹的不明中藥粉及止痛秘方。如今,不僅身材變了形,皮膚一碰到就易出現瘀青,醫師懷疑可能是因服用過多類固醇而引發看似肥胖的「庫欣氏症候群」。
藥物性肥胖---藥罐子不再悲哀
因為醫學上的疾病及治療,也會引起肥胖。
藥物造成肥胖的原因
許多藥物會使體重增加,但只有極少數的藥物是造成真正的肥胖,大部分只是暫時的增加體重。可能使體重上升的藥物,有的是透過使水分滯留於體內,造成水腫的現象而使體重增加,包括:大部分的荷爾蒙治療劑、口服避孕藥、少數心血管疾病用藥;有些藥物能促進食慾,使進食量增加,例如:某些抗組織胺劑。有的藥物透過不只一種機轉影響體重,像胰島素使水分滯留於體內,並同時影響碳水化合物和脂質的代謝。精神科用藥通常也有促進食慾的效果,使病患進食增加、活動減少,而造成肥胖。不論是哪一種藥物、透過哪一種機制,幾乎所有因藥物產生的肥胖或體重增加,病患都可在停藥後短時間內回復體重。大部分此類增加體重的作用都被列為藥物的不良副作用,其實如果善加利用這些藥物的特性,在適當的時機施予適當的劑量,此類藥物的特性也可以作為治療用途。
以下是一些會使體重增加的藥物
皮質類固醇
最常見的就是長期有氣喘過敏、關節炎,而使用類皮質固醇,當其劑量大於正常補充劑量時會增加熱量的消耗,但因服用此藥會增加熱量的攝取,結果反而會導致體重增加。另外在治療期間因活動量減少也會引起肥胖,如告知關節炎患者走路會使疼痛轉劇及破壞關節,反而使體重增加,應採取適度的運動。
類固醇治療劑
荷爾蒙治療劑 Hormone Therapy
許多女性認為吃更年期補充荷爾蒙時體重會增加,雖然尚不清楚機轉及是否直接相關,但更年期時的確腹部脂肪會增加,一些荷爾蒙的改變,的確會造成體內脂肪組織增加。
口服避孕藥ORAL CONTRACEPTIVES
有些婦女服用避孕藥短期會有明顯體重增加的情形,這主要是因為避孕藥中的動情激素estrogen,造成水分滯留。長期來說,黃體素會促進食慾,漸漸的影響體重。對那些因服用口服避孕藥而體重明顯上升的人,可改用動情激素estrogen(或男性激素Andregen)含量較少的避孕藥,同時輔導病人控制熱量的攝取,並且藥多運動。
抗組織胺劑
有些用於抗過敏的抗組織胺劑,也會增加體重
心血管疾病用藥
用來治療高血壓心臟病的藥物也可能會使體重增加,例如乙型阻斷劑 (β-blockers) 會使患者的日常活動更加困難,而造成體重上升。
糖尿病用藥
第一代的Sulfonylurea (例:Glyburide)會影響胰島素的合成,或是使水分滯留,幾乎都會讓體重增加。
精神科用藥
憂鬱(depression)也可能造成體重增加,精神科治療最常見也最明顯有“體重增加”的副作用,原因可能是病人本身的精神疾病(憂鬱症、過食症)、因疾病而改變的生活習慣(飲食不平衡、活動較少),當然精神科用藥也是重要因素。但許多舊的精神科及抗憂鬱藥物也會改變飲食的控制而引起體重的增加。例如三環類抗憂鬱藥物(TCA﹔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以Amitriptyline促進體重增加最為明顯,Trazodon次之,新一代的抗憂鬱症藥較無肥胖問題,病患應該使用此類的藥物。例如三環類抗憂鬱藥物中的Imipramine和Desipramine較不常見也不明顯。焦慮(anxiety) 而使用 Benzodiazepine類抗焦慮藥物或鋰鹽LITHIUM(用躁鬱症)也可能造成體重增加,
抗癲癇藥物
如何判斷是否為藥物引起的肥胖現象?
有一些檢定方法,可以協助病患和醫護人員判斷是否為藥物引起的肥胖現象:
如果判斷為藥物引起的肥胖現象,該如何處理?